武王墩墓中发现“纱” 考古队用“丝绸”治疗文物的“癌症”

来源: 北京商报
2024-06-21 06:32:47

  发掘木俑近300件 身覆丝绸待加固

  记者从考古队获悉,截至目前,武王墩主墓已发掘木俑将近300件,并且绝大多数是从西侧的两个椁室,也就是构建了乐舞和出行场景的椁室内提取出土。通过实验室清理和分析,发现部分木俑身上有纺织物遗存,经初步鉴定,已发现丝绸品类中的“纱”。

  蚕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一种动物纤维,也是自然界中最轻、最柔、最细的天然纤维之一。由于韧性很高,可以用来做成丝织品。然而,丝织品属于脆弱易损的有机质。经过长达两千多年的埋藏,武王墩大墓木俑身覆的丝织品,不可避免地发生劣化,大部分已化成灰变作泥。

  武王墩考古发掘项目文物保护负责人 张治国:对于遗留在木俑上面的这些纺织品,我们初步看,它应该是有帽子。身上也缠绕着纺织品,目前来看应该是有纱。

  丝蛋白加固 用“丝绸”治疗丝绸文物的癌症

  相较于漆木器文物出土后,需要较长时间浸泡在水中进行饱水保护,丝织物的保护难度更大,不仅要动态监测饱水状态,其保存室温需要持续控制在16度左右,这也对考古和文保专家带来不小挑战,他们需要长时间低温作业,一点一点地仔细辨别木俑身上附着的丝织物残片,再用精准的手法和力度,对残片实施“丝蛋白加固”手术。

  武王墩考古发掘项目文物保护负责人 张治国:目前我们处理的方法,主要是对表面污染物进行清理。清理了之后,对有纺织 品的附着的地方进行丝蛋白的加固。

  丝蛋白加固,是我国文物保护领域应用较为成熟的技术,其原理是利用与丝织品文物相同的材料——蚕丝蛋白,和极少量的助剂共同作用,对丝织品进行加固。简单地说,就是同源加固,以丝固丝。

  回首2022,中国青年的身影令人难忘。他们敢于担当,挺身而出,扛起时代赋予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密码。

  1月1日,儿童在长春站候车室候车。当天,新修订的《铁路旅客运输规程》正式施行,明确实行车票实名制情况下,儿童旅客以年龄划分优惠标准。年满6周岁且未满14周岁的儿童应当购买儿童优惠票;年满14周岁的儿童,应当购买全价票。

  据悉,自2011年开始,北京新年倒计时活动已相继在天坛、颐和园、八达岭长城、奥林匹克公园(两届)、故宫太庙、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两届)、永定门和首钢园(两届)成功举办十一届,成为全球各时区迎新年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北京向全球发出的一张城市文化旅游名片。

  工作之余,顾竟潇时常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他表示,看到神舟十四号、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空间站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自豪之心油然升起。新的一年,他希望儿子心向阳光、健康成长,也希望国泰民安、蒸蒸日上。

  <span style="font-family: KaiTi;"> 余隆曾获评“年度中国文化人物”,获颁“中华艺文奖”、中央音乐学院荣誉院士证书、“法国荣誉军团勋章”、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全球公民奖”、耶鲁大学音乐学院“桑福德奖章”、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荣誉院士称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十字勋章”、香港演艺学院荣誉博士学位等。 </span>

  从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中,科尔茹姆巴耶夫看到中国经济稳中求进为世界经济复苏带来的新希望。“中国是共建互利共赢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倡导者,相信新的一年,中国会继续以实际行动加大开放力度,中国经济稳健发展将为世界经济复苏与发展提供机遇和动能。”

郭睿纬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