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成交清淡空头收敛 机构密切关注政策面刺激

来源: 城市观察员
2024-06-04 21:57:57

  来源:财联社 

  12月12日,港股大盘缩量上升,恒生指数最终上升173点或1.1%,收报16,374点。恒生科指上升1.7%,收报3,73 0点。大市成交金额仅866多亿港元,成交较为淡静。港股通净流出26.98亿港元。

  市场等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及11月的中国宏观数据,投资者多看少做为主。盘面上,12个恒生综合行业分类指数全线上升,权重蓝筹股股价也企稳。

  由于港股大市成交清淡,空头有所收敛,个股因此缺少做多的阻力。

  市场再度憧憬“松地产”政策空间进一步打开,带动内房股有所上扬。碧桂园(2007 HK)据报与旗下一只人民币债券的多数债券持有人正努力达成协议避免违约,昨日升8.2%;华润置地(1109 HK)、龙湖集团(960 HK)、碧桂园服务(6098 HK)也分别升5.9%、4.9%及3.8%。

  日前大跌的李宁(2331 HK)股价反弹4.3%。

  快手(1024 HK)、腾讯(700 HK)、百度(9888 HK)、阿里(9988 HK)、美团(3690 HK)及京东(9618 HK)等平台企业股价也有反弹。

  美国公布了11月通胀数据,其中CPI同比+3.1%(前值+3.2%),核心CPI同比+4.0%(前值+4.0%)。

  细分看,食品及能源价格继续下行,核心商品通胀连续三个月几乎没有增长,但是核心服务CPI同比增速持平于5.5%,环比增速亦回升至0.5%。核心服务通胀具黏性,导致核心CPI下行速度缓慢,叠加上周较稳健的就业数据,都给乐观的降息预期泼了冷水,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通胀数据公布后先跌后升。

  昨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延续政治局会议“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强调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我们认为,整体政策基调聚焦结构性调整,强调“防风险”下“稳预期”,延续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优先关乎国家发展与安全的重大战略任务,更着眼于解决中长期经济发展掣肘——包括人口问题、房地产下行、现代化自主化产业链建设等。

  备受关注的房地产政策方面,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不再提“房住不炒”,聚焦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建设,供给侧风险出清仍是重点,明确提出“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该提法在多个金融系统会议涉及,相比去年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更为具体,预计新一轮地产信贷支持加速落地。

  产业政策部署上,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外,会议提到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我们将密切关注该部分对于提振居民收入的具体政策落地,预计将有力提升社会消费信心、释放居民消费空间。

  总体上,我们认为约束港股流动性的海外加息风险已大幅纾缓,当前港股的投资情绪及估值接近极端水平,难以再大幅恶化,一旦中央在政策刺激上出现边际利好,港股很可能出现急速的超跌反弹。

责任编辑:张倩

  据加拿大环球新闻网9日报道,乔利当天在多伦多大学的一场演讲中作出上述发言,并为特鲁多政府即将于下月公布的加拿大“印太战略”进行预热。乔利称,加拿大新的对华政策将在“印太战略”中得到概述,加方将在人权问题上对中方提出关切,并将深化与台湾的经济关系。乔利也表示,加拿大必须在许多问题上与中国合作,特别是气候变化。

  不喜欢待在“舒适区”的颜宁,选择回国接受“科研转化、学生培养”的新挑战,彰显一个科学家不断超越自我的职业精神,也是一个心怀梦想之人的勇敢探索。

  贝尔伯克的中亚行,也拉了一帮德国商人。与朔尔茨的访华专机上有各行各业商人不同,贝尔伯克的飞机上,主要“装”了对能源和基础设施项目有兴趣的官员和商人。

  北京市官方表示,该市社会面持续发现病例,表明社会面隐匿传播风险依然存在。当前北京面临境外、京外疫情输入和本土疫情传播扩散的双重风险,本轮疫情多源输入、多链并行,点多面广,<font cms-style="strong-Bold">聚集性疫情与散发病例交织,防控形势复杂严峻。</font>

  值得注意的是,10月25日,中国建设银行公布设立300亿住房租赁基金的进展。公告显示,该住房租赁基金已完成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并获得营业执照,已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据了解,该基金将通过投资房企存量资产,改造为租赁住房,增加市场化长租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探索租购并举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唐有祺先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第六、七、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九届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顾问,曾任第八届全国政协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一届理事长、国际晶体学会第十四届执委会副主席、中国晶体学会创会理事长、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物理化学学报》期刊创刊主编。

陈韵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