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设施农业要食物(现场评论)

来源: 舜网
2024-05-31 13:39:54

  向设施农业要食物(现场评论)

  ——树立并践行大食物观④

  种田不下地,施肥不费力。温室内的传感器,能“感知”空气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变化;水肥一体化设施管道曲折连绵,可根据作物生长阶段精准作业……在福建福州长乐区古槐镇龙田村,雪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内的场景令人眼前一亮。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有了先进农业设施,瓜果粮蔬“吃得香”“长得旺”。

  有效突破资源环境制约,就要延展农业生产的时间与空间。走进福清市绿丰农业蔬菜基地,只见温室大棚有序分布,丘陵资源被充分利用。基地负责人介绍,发展设施农业,能种原来不能种的作物,还能错峰或反季节种植,最大限度利用了气候资源。近年来,福建累计建设设施农业240多万亩,扶持建设标准钢架温室大棚近40万亩。安排专项资金,鼓励各地探索在荒地和盐碱地等非耕地上建设设施大棚,发展无土栽培,可以有效突破资源环境制约。向设施农业要食物,把良田搬进工厂、大棚,进一步提高单位产出效率,有助于让“米袋子”“菜篮子”更充实。

  发展设施农业,提高产品品质,必须依靠科技。如今,福建设施农业装备正加速向智能化、自动化升级。观察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内的果蔬作物,其生长用的光来自智能LED植物生长灯,其“土壤”是自主研发的营养液。得益于科研院所与企业的联合攻关,植物栽培、装备、环境控制和智能管理等多学科交叉技术研发取得进展,解决了蔬菜自动化采收难等问题,实现了植物生产全过程的自动化和无人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装备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方式,为动植物生长提供相对可控制的环境条件,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自然依赖进行高效生产,进一步提升质量效益。

  设施农业有利于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当前,我国设施农业在设施装备、技术研发、资金投入、规模化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同时面临着绿色转型任务。进一步做大做强设施农业,仍需在保护生态和节约资源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向非耕地要面积、向立体要空间,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生产绿色循环,不断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保 障能力。

  在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一块“我们种植未来”的巨幅展板,映照着发展设施农业的信心。设施农业有潜力,科技创新增动力。建设科技装备强、竞争能力强的设施农业,必将促进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安全高效,助力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作者为本报福建分社记者)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30日 05 版)

  “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是提升人们生育意愿的关键。”杨舸认为,应通过系统的、长远的、全面的生育友好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环境建设,增强公共政策、文化舆论对生育更广泛的包容性,让更多愿意生育的适龄人群“生得起”“养得好”。她建议完善多渠道多层次的减轻育儿家庭负担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增强政策灵活性、科学性,比如直接补贴婴幼儿相关产品,通过完善机制切实保障员工生育假期权利等。

  这一信息引起广泛关注,让当下年轻家庭的托育之难浮出水面。

  在清迈,秦小厚爱去北部一个叫拜县的小镇。拜县是“长”在山上的安静小镇。从清迈市区到拜县的盘山公路上,秦小厚会遇到很多像她一样骑着摩托车的旅客。住在拜县,一大早起来,山区冷,能听到虫鸣鸟叫,推开窗户,能闻到清晨的山野气息。有一些外国人会在夜市上摆摊赚旅费,有的弹吉他,有的画画。“大峡谷边上,会有外国的小姑娘在那晒日光浴,很舒适的状态。一系列的事情让我觉得,那里好像我的乌托邦一样。精神很放松,没人在意你是谁,没人在意你的经历。”

  资金面来看,短期外资快速回补前期仓位后,配置节奏可能会有所放缓,但外资中长期流入的趋势没有改变,2023全年外资净流入A股规模有望超3000亿元。内资方面,公募资金有望随着投资者情绪的进一步修复而逐渐入市,成为接力外资的重要增量资金。

  视频编辑丨杨光

  对于两岸关系,星云曾言,自己反对“台独”,正因生逢乱世,对生灵涂炭的痛苦心有戚戚焉,所以他主张两岸和平,因为战争后果不堪设想。

刘晓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