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出炉

来源: 台海网
2024-06-08 02:30:17

  【科教文卫】2023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出炉

  中新社北京3月22日电(记者 应妮)2023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2日在北京出炉。时空跨度十万余年、从东南沿海到西北边陲、从黄土丘陵的墓葬到水下1500米的沉船,新出炉的十大考古项目各具特色,全方位反映中国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现场公布了2023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按时代排序分别是: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河南永城王庄遗址,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陕西清涧寨沟遗址,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

  从时间范围看,上至旧石器时代,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保存了距今10万年至5万年的古人类活动珍贵证据,揭示出自晚更新世以来石器工业随环境变化而发生演进的清晰轨迹,下至明代正德弘治年间,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再现明代中期海上贸易的繁盛景象。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感慨,时间跨度之大前所未有。

  从空间范围看,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不仅全面揭露了东南沿海地区7000年以来史前聚落形态及其变化发展 规律,更为南岛语族早期人群扩散提供了新的确凿证据;而位处大西北的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不仅是首次发现的规模宏大、格局规整的秦代大型建筑群,更深刻影响此后中国的建筑风貌,体现了中国古代统一国家形成初期

  陈星灿指出,2023年度的十大考古新发现体现了多学科合作和精细发掘相辅相成。如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通过多学科综合研究,考证出该遗址是以水稻种植为主,兼以粟作为辅的农业经济模式;这里五千多年前的古人对水稻驯化程度即已达到现代栽培稻水平;制陶技术方面则发现目前已知最早的高温黑釉陶,将中国高温黑釉技术提早了将近一千年。他强调,此次不少遗址项目是过去十多年发掘成果的积累。

  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王巍看来,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很多是各地区初期文明形成的时期,在距今5000年到4000年这个阶段,可以看到各个区域的生产和手工业发展,并开始阶层分化,而且还能看出它们之间相互的关联。比如,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不仅填补了商代青铜文化、黄金文化的空白,还出土了金覆面,而金覆面是三星堆黄金面具文化的重要来源,这一发现为探讨中原商文明与巴蜀地区三星堆文明的交流提供了崭新视角。

  在中国民众日益青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每年一度的十大考古新发现备受关注。“我们要让民众看到,考古不是挖宝,既有学术目的也有科学严格的规范。而每个考古发现都或多或少能够让大家了解到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和辉煌文明”,王巍表示,每年的十大考古新发现都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缩影。(完)

  “未来,枣丰合作大有可为。”安广池透露,丰都位于武陵山支脉轿子山,具有枣庄不具备的立体海拔气候资源,这是当初吸引他千里赴渝的要素之一。此外,轿子山还有大量的野生猕猴桃树等资源,正尝试驯化品种,让两地共享品种拓展和规模化种植的红利。(完)

  “这3年来,我们没有停止交流,我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像兄弟姐妹之间的来往。”孔虹说,“我们几所‘姊妹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让港澳的孩子多了解内地,我们也的确这样做了。”(完)

  ·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马尔马拉地区发生里氏7.4级地震,造成超过1.7万人死亡,其中伊斯坦布尔死亡约1000人,超过4.3万人受伤。

  督促各级党组织和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落实主体责任、监管责任,是纪检监察机关开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监督检查的一项重要任务。2022年以来,湖南省常德市纪委监委紧盯责任落实,深入开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监督检查,对文物保护失职失责问题严肃追责问责,共排查项目120个、清查专项资金7998万元。

  春节前还是成交惨淡、价格“打骨折”,春节后便销量飙升、客人多到接待不过来,这是不少南方旅游城市的楼市现况。

  2002.10—2003.09 鹤岗市卫生局办公室科员

张育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