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质齐升!多项指标增速加快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来源: 宣讲家
2024-06-24 22:30:12

  我国零售市场经营持续向好

  今年以来,我国零售行业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加快提质升级,零售市场经营持续向好,消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持续增强。

  中国商业联合会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为50.9%。前6个月,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平均值为50.7%,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零售业景气指数连续18个月处于扩张区间,今年上半年保持稳健增长,零售业呈现较好复苏态势。

  在线下,以体验为中心,亲民型连锁零售、会员店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居民消费信心不断回升,客流量增长明显。1—6月份,租赁经营类客流量指数平均值为54.0%,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

  在线上,电商平台加快服务创新,与大模型、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新技术融合,丰富消费场景,带动网上实物销售实现快速增长。1—6月份,电商实物总销售额指数平均值为51.2%,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

  今年前5个月长三角区域外贸进出口总值超6万亿元

  记者从上海海关了解到,今年前5个月,长三角区域外贸进出口总值达6.4万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1%,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36.6%。

  一批重点项目在南京签约 总投资额近千亿元

  6月21日,2024全球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资促进大会在江苏南京举行。其间40多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额998亿元,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现场还发布了紫金山实验室研发的远距离覆盖无蜂窝通信系统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我国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水平实现新跃升,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2013年到2023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累计增长35%,风电发电装机增长近5倍,光伏发电装机增长30多倍。

  我国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十年间,煤炭消费比重累计下降12.1个百分点,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核电等非化石 能源消费比重累计提高7.7个百分点,经济发展“含绿量”显著提升。

  能源科技现代化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等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特高压输电、高参数煤电等技术保持世界领先,风电形成从设备制造、开发建设到运行维护的完备全产业链体系,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水电全产业链领先全球,新型储能、氢能等前沿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

  未来,国家将统筹能源安全和低碳转型,持续推动用能方式转型升级,统筹推进核电、水电、新能源开发利用。

  中德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合作达成5项重要成果

  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中德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对话合作机制首次高级别对话举行,达成5项重要合作成果,包括双方在机制框架下启动绿色转型中德省州合作,在能效、循环经济等领域确定双边合作计划,成立中德工业减碳工作组,启动中德重点领域能效提升示范项目合作等。

  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闭幕

  6月22日,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在天津闭幕,签约重点项目103个,协议签约金额1092亿元,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发布《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2024》等102项研究报告和创新成果,其中53项为首次发布。

  中法天文卫星成功发射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我国和法国联合研制的空间科学卫星——中法天文卫星今天(6月22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颗卫星是迄今为止全球对伽马暴开展多波段综合观测能力最强的卫星,将对伽马暴研究等空间天文领域科学发现发挥重要作用。

  大湄公河次区域国际道路运输试运行活动启动

  6月22日,大湄公河次区域国际道路运输试运行活动在云南启动。7辆国际道路运输客货车从昆明出发,经磨憨公路口岸出境,途经老挝,泰国,最后抵达柬埔寨金边,全程约2500公里。这是大湄公河次区域便运协定11条线路中最长的线路,至此所有的线路均已具备实际运行条件。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运输货物突破40万标箱

  截至6月21日,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发运货物突破40万标箱。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我国18个省(区、市),运输货物通达全球124个国家和地区的518个港口,成为连接西部地区和东盟国家的重要纽带。

  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提供岗位1300多万个

  万柳书院走红网络后,该账号也快速蹿红,一周涨粉超145万,涨粉率达1106.1%,这名少年也被网友称为“喻少”。而“万柳书院”“少爷”之类的关键词仿佛成了流量密码,不少网络博主都去这个高端小区一探究竟,和里面的住户互动。当然毫不意外,在这些视频的评论区,同样是肉麻的吹捧、艳羡以及浮夸的“自甘为奴”。

  向高端跃进。“随着消费日益升级,满足高标准的新需求成为引领产业变革的重要动力。”赛迪研究院规划所所长程楠说,这要求我国在传统产业推行质量革命,从需求端引导优质优价的消费观念,从供给端严控产品质量标准,切实提高消费品对人民需求的满足程度以及中间品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支撑能力。

  倪虹还表示,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给和长租房市场的建设,让新市民、青年人能够更好地安居,让他们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去奋斗。<strong>用力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strong>。着力化解房企风险,提高住房建设标准,为房屋提供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合力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让人民群众放心买房、放心租房。

  @国是直通车通过晋江文学城等平台搜索发现,该小说均已下架,网购平台也搜索不到相关商品信息。

  见习记者 张 安 许林艳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6日电(记者 李金磊)中国有24座万亿GDP城市,这些万亿之城2022年经济发展如何?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又是多少?

张淑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