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之家汪林朋自曝行业内幕:设计师行业很黑,吃装修材料回扣

来源: 新京报
2024-06-22 14:16:19

  汪林朋表示,AI现在是一个热点话题,全世界都在谈论人工智能。在其看来,人工智能是人类第四次革命,“这个革命非同一般,它有可能决定人类的命运,甚至人类的存亡”。

  他分析称,智能化的底层逻辑,首先是数字化,无论是物质还是非物质,都可变成0和1的编码数据,然后再加上GPU、CPU等算力。

  “居然之家是做装修、家具的传统企业,很多人说房地产现在这么差,家具行业作为房地产下游企业,你的上游都不行了,你还活着,并且活蹦乱跳的。这就是在数字化、智能化到来的时候,居然之家踏上了这趟列车”,他介绍说。

  汪林朋称,居然之家总部只有120人,只有集团总部有财务、人力和后台的管理,子公司全部取消了这些部门。

  此外,他还透露,“大家买房子都要装修房子,这是需要设计师的,但是设计师是很黑的一个专业,他设计之后带你买材料,是会吃你回扣的”,而居然之家搭建了一个设计平台Homestyler,在国内只有200万用户,但是在国外有1300万用户,在美国最多,有300多万用户,俄罗斯也有100多万用户。

  “我们这次到英伟达考察,他们也专门派团队到我们那里去了4次,就是设计的AI化。大家想想,如果设计都用AI了,那是多大的变化。你家里多少平米、什么户型,需要什么样的设计,需要什么风格,预算多少,把你的需求告诉它,AI帮你解决,设计这个行业就颠覆了,设计师想吃你的回扣吃不着了,我用谁的门板、用谁的地砖、用谁的家具,都可以自己决定”,他举例说。

  汪林朋说,居然之家给自己定位的是生产制造企业,“我们以后的生产制造,在制造这个环节几乎不要人,人工智能时代到来,对中国会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原来中国是制造大国,密集性劳动面临淘汰。只有两头有用,一个是设计端、需求端、供应链管理端,要跟人打交道的部分需要人。后面的产品生产出来之后需要人进行销售,你的东西卖给谁,怎么给他提供服务,这个需要人。需求了解清楚之后,设计清楚了之后,几乎都不需要人,它靠数据驱动”,汪林朋说,“人工智能时代,蓝领工人就可能被取代,而且我觉得这个时代已经大踏步的到来”。

  “中国的就业来说,最大的就业量还是在生产制造,我觉得AI对这个领域带来的变化是非常大的”,他指出。

  那么,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人类的命运怎么办?人以后干什么?汪 林朋说,只有三个地方要

  “今天我们说这个人没文化、没学历,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是名校毕业的,但是机器人恰恰取代的就是他们”,汪林朋说,“以后那些没上学的,现在我们很典型的,厨师、司机的工资远远高于一个研究生、博士生的工资,否则就没人给我做饭,没人给我开车了”。

  “我们装修房子也是一样,一个定制的工人,在北京他们一个月的月薪至少2万块钱。但是一个大学生才多少工资呢?所以以后能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的人,这是人工智能时代需要的”,他说。

  第二,人类是地球上智商最高的动物,但很多人缺少思考能力,全是碎片化的知识、教科书的知识。以后真正用脑思维、去做创意还需要人。

  第三,人与人之间是有感情的,有爱恨情仇,有良心、有感知,在此领域机器人还没法取代人。“但是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变成一个床垫、一部手机,智能家居普及,连上wifi就可以了,年轻人都不生孩子了,都不跟人打交道了,都跟机器打交道了”,他指出。

  “人工智能时代只有三类人能生存:第一是能用双手劳动的人,第二是能用自己大脑做创意的人,第三是用自己的心去感知人、去接触人、有爱恨情仇的人”,他总结道。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杨荣介绍,港口的高效运转,得益于天津港集团自主研发的智能水平运输系统,“作为智慧码头的大脑,这套系统联通着码头12台岸桥、42台场桥、76台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

  <strong>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引发国际人士热议——</strong>

  2020年1月31日,英国脱离欧盟,并于2020年12月31日结束“过渡期”。但自那以后,英国民众普遍认为英国的经济实力、全球影响力以及控制本国边境的能力都在恶化。这一问题似乎促使更多人转而支持英国再次加入欧盟。

  一直以来,北京以博大、开放和包容的城市精神,形成了既传统又多元的“和而不同”的艺术气质。绘画、建筑、雕塑、文学、音乐、戏剧……各类艺术形式在这座城市建构了枝繁叶茂的艺术生态,并与其他领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正是从关心全人类命运与人类文明新发展坐标出发,本次双年展力求从全球与在地、城市与精神、观念与技术、青春与创造、生态与美学、传统与前卫、民族与文明等多重议题切入,通过综合艺术展览的形式实现各类型艺术形式和观念的共生,最终呈现中国乃至世界璀璨的当代文化。同时,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也展现了北京作为首都,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不断开创文化艺术新局面的魄力与责任感。

  打通远程会诊、双向转诊路径

  这是一个约定。

黄惠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