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历史记忆 重庆海关监督公署旧址修缮活化后对外开放

来源: 金台资讯
2024-06-22 09:36:37

  中新网重庆11月26日电 (记者 钟旖)重庆海关监督公署旧址(简称渝海关)暨重庆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6日正式对外开放,标志着历经百余年风雨的开埠时期建筑衍生出新的保护和发展模式,在活化利用的同时与文旅结合,成为民众了解历史、传承记忆的一个新窗口。

  海关是一个地区开放水平的重要标志。1891年3月1日,重庆海关成立,标志着重庆正式开埠。重庆海关监督公署旧址作为重要的历史见证,2009年被评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渝海关完成修缮,并经过一年的打造,迎来全新面貌。

  记者获悉,渝海关的修复保留了独特的时代设计风格。整体建筑由四栋小楼组合而成,占地面积约487平方米,采用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将中国元素与西方门牌风格结合,正门呈八卦形态,建筑线脚为欧式风格和装饰,顶层中部为圆形中国传统纹饰。俯瞰渝海关,瓦片呈灰黑色,条石地面、青砖外墙、斑驳墙面等让每个角落都蕴含历史气息。

  渝海关项目代表萧国维介绍,该项目在保留原汁原味风貌的同时,将扮演更多“角色”。其中,整座楼体以“漫漫雄关道”为主题,力图从“千秋古关”“近代海关”“中国海关”三个方面展示重庆以及中国海关发展之路。四栋小楼包含四重业态,包括传承文化的“重庆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新中装品牌馆、咖啡体验馆、高雅私宴美食馆,既是一座小而精的历史观光建筑,也是全新的都市休闲场所。

  “渝海关项目的活化,让老建筑焕发了新生。”重庆市渝中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姜明芳说,湖广会馆、老鼓楼衙署遗址公园、药材公会旧址……渝中区下半城的文物资源数不胜数。期待本地居民可以经常徜徉在“母城”文化的资源里,也期待外地游客慕名到此打卡。

  “重庆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启动开放是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重要里程碑。”重庆市渝中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卢永军表示,该区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现有国家级、市级和区级非物质文化项目100余项,并开展了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园区等系列活动。

  卢永军认为,旅游要长久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助力沉淀,只有文化、旅游双轮驱动,才能够有效地推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希望渝海关能在活化利用的同时,继续做好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把重庆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设成为渝中区新的文旅地标。(完)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副厅长刘成在欢乐节闭幕式上说,经过23年的成长,海南欢乐节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节庆品牌,它既是海南人民欢乐的盛宴,也是吸引八方游客的名片。今年欢乐节闭幕式既是本届欢乐节的收官和总结,也是三亚·南山非遗嘉年华的开端。

  在日常巡护中,尖木措不仅要对珍稀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等情况开展监测记录,对落单、受伤的珍稀野生动物展开及时救助,还要宣传引导周边牧民落实退牧还草等生态保护举措。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02/2/10470949659457208810.jpg" alt="" />

  “资源安全保障问题是钢铁行业面临的三大痛点之一,是我国由钢铁大国迈向钢铁强国最主要的制约因素,近几年表现得淋漓尽致,今年在下游钢材需求低迷和钢价不振的情况下又进一步凸显。”骆铁军提醒,在四季度钢铁生产明显回落的情况下,铁矿石价格自10月底以来上涨了超过40%,焦煤价格上涨超过10%,原料价格上涨缺乏基本面支撑,同时也提醒广大钢铁企业,仍要保持合理的生产和原料采购节奏,消除炒作因素。

  一是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有利于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明年经济回归正轨。

  “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傅岳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