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菲律宾如何彻底沦为国际法治的破坏者

来源: 腾讯新闻
2024-05-30 17:32:51

  非法挑起“南海仲裁案”,严重损害国际法治权威。国家的领土主权必须基于历史事实和国际法。菲律宾采取捏造历史、歪曲国际法的方式炮制“法理依据”,妄图攫取南海岛礁领土主权。菲律宾政府频繁提及的“南海仲裁案”不仅在仲裁程序、实体权利主张、证据、仲裁人员组成等方面漏洞百出,而且架空“国家同意原则”,非法扩权、滥权,严重冲击国际法治。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曾表示,“南海仲裁案”裁决结果应该被扔进废纸篓,而马科斯政府却将其作为实施侵权行为的“法律依据”。菲参议院近期通过所谓的“海洋区域法案”,非法将中国黄岩岛以及南沙群岛的大部分岛礁和相关海域纳入其所谓的海洋区域内,企图“坐实”裁决。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管控风险,反而激化了争端,扩大了分歧,极易引发冲突,损害地区和平稳定。

  签署双边条约引入域外势力,干扰国际法治秩序。当前南海局势持续升温的始作俑者就是美国。而菲假借所谓“安全合作”“双边协议”,不惜签订损害本国主权的条约协定,“引狼入室”,引入域外军事力量,扰乱“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破坏南海地区秩序构建进程。美将菲律宾作为军事盟友积极拉拢,通过签署完善双边条约,为在南海保持军事常态存在炮制法律借口。美国一边派遣本国海岸警卫队与菲在争议海域进行所谓“联合执法”,另一边却无端指责中国正常的海上执法行为是“危险”和“进攻性”的,更企图借《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等威慑中国。假借双边条约,美菲举行了所谓“史上最大规模”的“肩并肩”联合军演,菲甚至允许美国在其领土上部署中程导弹,进一步破坏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这种行径严重违背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精神,更违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确立的“有关争议由域内国家通过谈判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的国际法精神。应该看到,美国与菲签署“共同防御”条约,不过是其控制盟友、实现本国战略利益的一贯作法。可悲的是,菲律宾这位“坚如磐石”的盟友还不自知,甘愿沦为美国霸权行径的“棋子”和“炮灰”。

  背信弃义出尔反尔,公然违反国 际法原则。菲律宾本届政府上台初期,中菲双方有关部门和机构曾一度维持了之前的“君子协定”,于2023年和2024年通过外交渠道达成了内部谅解和仁爱礁运补“新模式”,可见菲高层知悉并一度遵守了上届政府与中国达成的“君子协定”。菲上届政府所作出承诺的行为是国家行为,菲律宾如今却公然违背先前承诺,否认该“协定”的存在,这无疑严重违反了国际法上禁止反言原则。在中方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允许对仁爱礁进行必要生活物资运送的情况下,菲方竟然夹带违规建筑材料进行运补,企图通过这种手段加固非法“坐滩”军舰,以维持长期存在,攫取仁爱礁的领土主权。菲方上述行径,不仅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也是对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的严重违反。

  “轰动鲲岛冠全台,名震中华超四海。”1995年,福建漳州芗剧团赴台湾演出,从节目宣传锦旗和当地同乡会赠给剧团的纪念锦旗来看,演出受到台湾同胞的热烈欢迎。

  春节假期是人们探亲访友、休闲旅游的高峰期。据悉,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将积极响应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打卡旅游休闲打开欢乐春节”——2023年新春旅游休闲宣传推广活动的通知,大力创新宣传推介,提升“冬季游河北福地过大年”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和旅游活动,借助文化旅游市场“春风回暖,万物复苏”的大好时节,大力开展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引导广大游客参与冬季旅游休闲,擦亮冬游河北这张夺目的冰雪名片丰富春节文化和旅游生活,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有序恢复发展,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面对国内外超预期因素冲击,2022年广东银行和保险业举措持续发力,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持。广东银保监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末,全省各项贷款余额24.3万亿元,同比增长10.7%;险资入粤规模超2万亿元;保险业累计提供保障超过1700万亿元。推动稳经济系列政策落地落实,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在广东投放1150亿元,位列全国第一;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重大项目建设贷款余额近2000亿元,为专项债项目提供配套融资约640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万亿元,同比增长24.8%。外贸企业贷款余额1.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2%。

  漆艺、石雕、锡雕、花灯、竹编、剪纸……闽台地区民间工艺有着很强的共通性。寿山石产于福建福州北郊寿山村附近,因稀少珍贵、石质温润、色泽美艳著称于世。以寿山石为原材的寿山石雕是闽台民间工艺的优秀代表。在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活动中,寿山石成为凝聚海峡两岸人民情感和文化共鸣的重要媒介之一。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自2016年开始至今,已连续举办七届。展览中呈现了部分参赛作品,寿山石在两岸艺术家的巧手雕刻之下绽放出绚丽光彩。

  预算联网监督,基础在联、关键在用。

  王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女性就业歧视长期存在:女子怀孕7个月被公司告知“没产假”并被辞退;有酒店要求女员工“怀孕就主动辞职”;一女员工因怀上二胎遭公司解雇……

余克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