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闹一场,悄然离去……金庸百年诞辰,江湖侠义永存

来源: 凤凰网
2024-06-17 20:27:55

  19 24年3月10日,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宁的书香世家。

  31岁到48岁,17年时间,金庸创作的15部武侠小说脍炙人口,闻名海内外。

  从《书剑恩仇录》(1955年)到《鹿鼎记》(1972年),金庸把自己除《越女剑》之外的作品首字连起来写成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这副对联被挂在金庸的办公室门口,他亲笔所写,笔法遒劲,自成一派。有人问:“这是什么字体呀?”他笑答:“没有体。”

2018年10月

金庸逝世

江湖路远,就此别过

而金庸的每部小说

言已尽,意无穷

  侠气vs孩子气

  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气象万千,英雄豪杰义薄云天:赤胆忠心的郭靖,有情有义的乔峰,豪迈不羁的令狐冲……

  侠是什么?是仁义,是家国。金庸在一篇文章中说:“仁是对大众的疾苦冤屈充分关怀,义是竭尽全力做份所当为之事。引申出去就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曾有小朋友问金庸:“世界上真有会武功的大侠吗?”答:“现在的人不会武功但也可以有侠气。牺牲自己的利益,帮助别人,就有‘侠’了。”

  学生时代的金庸因“不守规矩”两次被学校开除。浙江嘉兴的中学时期,他不满训导主任“老是没有道理骂同学”,写壁报讽刺,被退学;大学时期,他不听师命,言语冒犯,又被退学。

  1972年,《鹿鼎记》在《明报》的连载行将结束,48岁的金庸写了一封信给古龙,为《明报》邀稿。古龙收到这封信时难以置信:同为武侠江湖的竞争对手,金大侠居然主动出让《明报》这块顶级阵地。

  说封笔就封笔,说去读书就去读书。

  2005年,81岁的金庸背起书包到英国剑桥大学读博士,甚至一度想骑车上学,被太太坚决阻拦才作罢。

  大约侠气本身就蕴含着一份孩子气。侠客像孩子一样纯粹真诚,在复杂的人性纠缠中尽力地分明是非、追逐本心。

  无畏强权,无谓得失。

  笔耕不辍,精益求精

  金庸35岁时创办了《明报》,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

  他为这份报纸倾尽心血。每天一睁眼就欠着2000字,写好社评才吃晚饭,各种饭局统统不去。排字工人眼巴巴地坐等他写完稿,笔一落第一时间就印刷。

  他曾说,自己“办报是真正拼了性命来办的,写小说是玩玩”。

  但金大侠的“玩玩”可并不随意。《鹿鼎记》发表完后,金庸封笔转而对旧版著作进行打磨和修订,让作品经典化是他最大的心愿。

  目前市面上的最新版实际上是金庸修改后的第三版,从旧版到第二版,小说删除了相似重复的情节、人物、感情;从第二版到新修版,在细节、心理描写上添砖加瓦,使得人物更有血肉。

  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如此大规模改动的作家并不多见。金庸作品“三版并陈”,每版都有每版的乐趣。

  关于讲故事的能力,金庸从不否认自己的天赋。但“天赋”二字,相较于背后全身心浸入的努力,太过轻飘飘了。

  情路多折,痛失爱子

  金庸经历过三次婚姻,在采访中自认为“不是很浪漫”,没写过情诗,给太太送花只送过纸质的假花,因为便宜不容易坏,也没有求婚仪式。“我说明天去注册结婚吧,她说好啊,那么就去注册结婚了”。

  虽然心中理想的爱情是从一而终的,但他坦言“自己也做不到”。“我第一个太太离开我,离婚了。第二次我对不起太太,我跟她离婚了。”

  作为父亲,金庸不太管束孩子,但谈及子女,言辞里满是骄傲,尤其满意长子“非常乖的”“功课又好”。可惜天意弄人,长子19岁时在国外自杀,成为他一生中难以消弭的痛楚,金庸自此研习佛经,寻求慰藉。

  无论在武侠世界还是现实生活,那么多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最后都化成一句“大闹一场,悄然离去”,唯留一段传奇一股侠情在人们的思念中,荡气回肠。

  文字编辑:吴蓓蓓

  视觉设计:赵静怡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柳州2月6日电 题:广西柳州村规民约成“护河宝典” 江水“值”此青绿

  陈星颖则回忆,刚入学那会儿经常练功练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腿部大筋时常拉肿,疼得脚步都迈不开,高强度的基训也曾让不少学员都流过泪。

  更早时候的2022年9月,长沙供地宣传推介平台“供地云”也曾发布通知称,“今后不再按年度批次推介土地,更改为年度常态化持续更新推介。”

  毛宁:这个问题建议你向中国商务部了解,我不了解具体的情况。

  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因素加剧,人类需要构建命运共同体,需要有更兼容并蓄的思想和更团结的行动。包含“四海之内若一家”“天下大同”“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等众多内涵的大一统思想及实践,将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完)

  教育部一直要求严控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原则上不举办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竞赛活动。但实践中,一些违规竞赛活动仍变换面目吸引中小学生参加。今年1月29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共同抵制面向中小学生违规竞赛活动的提醒》称,希望广大学生和家长理性看待参加竞赛的意义和价值,共同抵制违法违规“黑竞赛”。

关玉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