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力量接棒大湾区文艺天团

来源: 知识网
2024-05-31 07:58:22

  “新世纪之星”升级为“湾区艺术新星”

  青春力量接棒大湾区文艺天团

  2月1日晚,第十一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获奖作品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新星”艺术展演在广州举行。

  平台升级 粤港澳艺术交融大提速

  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大湾区文艺事业要实现繁荣发展,必须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粤港澳大湾区文艺新星”艺术展演活动(其前身是广东省“新世纪之星”艺术展演)正是发现、培养大湾区青年文艺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

  广东省原“新世纪之星”艺术展演在1996年创办,至2021年已成功举办十二届,共推出了200多位优秀中青年文艺家,打造了全省中青年文艺人才库,倪惠英、李仙花、李劲堃、曾小敏等入选者已成为广东乃至全国文艺界的领军人物。

  2月1日,广东汉剧名家、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李仙花观看了“湾区文艺新星”的现场演出,深有感触。她说:“我也是从广东省‘新世纪之星’艺术展演平台成长起来。对青年文艺工作者来说,他们很需要一个展示和培养的平台,‘新世纪之星’艺术展演就是这样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入选这个平台的名单,就代表着你被肯定,有着更多展示的机会,同时也督促你向更高艺术目标攀登。”

  2023年,广东省原“新世纪之星”艺术展演活动更名为“粤港澳大湾区文艺新星”艺术展演活动,由广东省文联联手中国文联香港会员总会和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重点打造,使其成为大湾区的品牌文艺活动。

  “‘粤港澳大湾区文艺新星’艺术展演的推出,呼应了以文艺赋能大湾区建设的时代诉求,聚力打造面向未来的高素质文艺队伍。”广东省文联主席李劲堃表示,该活动旨在通过搭建平台,向社会集中推介湾区各艺术领域的优秀青年文艺工作者,进一步团结、引导和激励湾区青年文艺工作者,扩大其艺术影响力,推动大湾区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

  升级后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新星”艺术展演,在推选范围和推选人数上进一步扩大。推选范围覆盖粤港澳大湾区,其中,来自香港的张静文、林屴汧和来自澳门的刘乃奇、陈茗等文艺工作者,长期活跃在北京、广州等地演出,并与内地多家艺术院团展开广泛合作,大大加强和促进了大湾区文艺交流与融合发展。

  本次展演还打破参评者的职称限制,更加有利于新文艺群体参与评选。陈尚实、杨依然、杨洋、薛永嘉等人选都属于新文艺群体。

  青春担纲 荟萃国内重大奖项明星得主

  首届“湾区文艺新星”艺术展演节目中,朱红星、裴小明表演的戏曲片段《英姿武荟》,顾丽敏和搭档表演的单弦与大提琴二重奏《持续》,来自香港的张静文表演的昆曲《牡丹亭·游园》,让观众领略到传统艺术的独特韵味。杨苗、杨倩、杨婷等表演的曲艺联唱《岳山造林 绿美广东》,杨洋表演的魔术《魔幻丽影》,让观众沉浸在高雅的艺术享受之中,同时也感受到大湾区青年文艺工作者的风采。

  主办方介绍,参与本次艺术展演评选的所有候选人均有着较高的艺术创作能力与水平,尤其是脱颖而出的34位“湾区文艺新星”入选者,均是在大湾区各艺术领域表现优秀的青年文艺工作者代表。其中,多位入选者曾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舞蹈荷花奖、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等重要奖项。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入选者足够年轻和充满活力,是大湾区文艺事业的希望和未来所在。记者梳理该份入选名单发现,入选的34人当中,年纪最大的才45岁,年纪最小的只有25岁;90后有11人,80后有22人。尽管年轻,但他们已在各艺术领域崭露头角,有一些更是挑起大梁、担起重任。

  深圳出品的舞剧《咏春》在2023年爆款大热,剧中“叶问”的饰演者常宏基入选了本届“湾区文艺新星”。1999年出生的常宏基现任深圳歌剧舞剧院首席舞者,虽然年纪不大,却已拿下了众多重磅奖项:独舞《停留片刻》荣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现代舞奖;在舞剧《咏春》中饰演男一号“叶问”,荣获十五届广东省艺术节音舞杂组一等奖;在舞剧《朱自清》中饰演男一号“朱自清”,荣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在舞剧《红楼梦》中饰演“刘姥姥”,荣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

  新媒演绎 青年观众为他们走进剧场

  这些“湾区文艺新星”成长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热土上,纷纷绽放绚丽文艺之花。他们更以青春之视觉,拥抱新技术、新媒介,推动着大湾区文艺事业创新。

  本届艺术展演的舞台上,广东粤剧院朱红星扮演刀马旦,花枪舞动干净利落,一招“连环抽躀”颇显巾帼不让须眉的英姿。让更多观众熟知的是她与曾小敏、文汝清主演的新编粤剧《白蛇传·情》和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剧中,朱红星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把“小青”这个角色演活了,她敢爱敢恨,还扇了“渣男”许仙一巴掌,观众亲切地冠以“人间清醒小青”。“很多观众在网上评论‘骂得好’‘这一巴掌打得好’。我们大胆探索、创新,用这种更贴近现代生活的方式去演绎,吸引了年轻观众。”谈及此,朱红星说:“通过新媒体的传播、新的演绎方式,我们会把‘南国红豆’(粤剧)浇灌得更好。”

  常宏基也说,他对自己饰演的叶问进行了个人设计,“我会把叶问演绎得更青春化,去呈现为了梦想而奋斗的武学宗师形象”。常宏基还通过微博、B站、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宣传推介舞蹈艺术,其抖音号粉丝量超过70万。

  张静文因为跟母亲一起听昆曲而迷上了这个剧种。2012年,她拜香港著名京昆艺术家邓宛霞为师,系统性地学习昆曲。在此过程中,她愈发感到香港的京昆不能后继无人,于是不再把京昆作为爱好,而视作一份传承的责任。她通过在各中小学校主持导赏讲座“京昆知多少”等活动,推动京昆在港的发展,也见证了走进剧场的青年观众在不断增加。

  “入选‘湾区文艺新星’的青年人的思想与时俱进,其作品的创新演绎、传播方式的新尝试等等,都能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李仙花对此很是肯定,“我们老一辈艺术家也能从他们身上得 到不少启迪,去推动艺术向前发展。”

  分析原因,还是经济下行,客户的采购策略收缩,市场没有增量空间。“小采购商特别关注价格,再加上中国的供应链非常饱和,供大于求,都缺订单的情况下,就开始打价格战。”夏明月有时庆幸格岚德只是一家不需要养活工人的外贸公司, “利润太差,我们就不做了,但是工贸一体的企业,为了保住工厂和工人,哪怕订单是零利润,也得咬牙去做。”

  据@人民日报体育消息,国际足联15日在官网公布了2022摩洛哥世俱杯执法裁判员名单,中国裁判马宁、傅明和国际级助理裁判员周飞、张铖入选。

  各地从去年底开始就马不停蹄规划2023年出境行程。例如深圳已锚定113场境外重点展会,嘉兴已开始筹备组团参加2023年1月10日至13日举办的法兰克福国际家用及商用纺织品展览会,甚至还列出了2023年出境“双抢”团计划统计表。

  但她很快发现,拿到签证的难度远超过往的经验。顾丽和两位同事一起预约办理,结果只有她一个人“抢”到号码,同事们的预约排队毫无进展。好不容易排到她办理,整个流程和签证官的态度也变得非常陌生。以前是“材料递进去就好了”,现在,签证官会问“无限多的问题”。

  对于顾丽,商务局的援手来得正当其时。考虑到欧洲已经解除防疫封锁,客户非常热情,长江纸业早早敲定了2023年2月的拜访计划。为此,顾丽已经备好了德国客户发出的邀请函,开始办理入境签证。

  “Sada Elbalad新闻网”还报道称,15日秦刚在开罗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简称“阿盟”)秘书长盖特举行会谈,就落实首届中阿峰会期间商定的共识进行交流,以及讨论共同关心的巴勒斯坦问题。

方家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