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福建南平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启动

来源: 广西新闻网
2024-06-05 08:33:15

  中新网南平6月2日电 (张丽君 魏剑生 魏永青)在第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2024年南平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2日在建瓯启动。

  共赏千年技艺、传承非遗之美。开场式上,独具特色的非遗展演活动引得游客连连赞叹。难得一见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建瓯挑幡、南平南词、邵武傩舞悉数登场。融合了伞技、点茶表演的茶戏共韵《北苑贡茶之歌》,让人感受到非遗文化共生 共荣的魅力。

  活动中,可见建州古琴制作、金银器制作、建安盏烧制技艺,建瓯弓鱼,浦城剪纸,松溪版画、湛卢宝剑等非遗项目,饱含非遗传承人巧妙的构思、匠心的设计和精湛的技艺,非遗传承人现场的展示互动,让大家感受亲眼所见和触手可摸的非遗魅力;还有令人惊喜的建州美食,建瓯板鸭、光饼、扁肉、豆浆粉、福矛酒、东游芋饺等传统美食项目,用煮、蒸、熏等手法,制作出“色香味”俱佳的美食,非遗传承人精心制作而成特色非遗美食,让广大市民感受随口可尝的满足。

  活动采用展演、展示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展出南平域内60多项最具代表性和观赏性的非遗项目。建瓯还组织700多名小学生参与展演,超3000名小学生参加活动,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儿童,亲身参与、体验、感受家乡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着重培养“非遗小传人”,全面增强新一代对“建”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建瓯作为南平文化大县,脱胎于千年建州,福建的“建”就来自这里,历史上为郡、州、府、路、道之治所,是全国文化先进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3000多年文明史的演进过程中,勤劳勇毅、智慧风雅的建州人民,创造了底蕴丰厚、瑰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南平347项非遗项目中,建瓯就有76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1项,成为闽北群星璀璨的非遗谱系中最亮眼的部分,是“建”文化源远流长的鲜明见证,拥有着独特且令人沉醉的魅力。

  近年来,乘着文旅经济发展的“春风”,建瓯市坚持以非遗激活文旅产业新动力,加强对非遗资源的挖掘整理、内涵阐释、活化利用。(完)

  1月30日,农历正月初九,广东省潮州市浮洋镇陇头李村,过去一年每户有添“男丁”的人家举行“撒橄榄”仪式,把喜悦和祝福抛给前来道贺的亲友、村民和游客。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今年经济工作,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把提振市场信心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以稳定预期、提振信心凝聚各方力量,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在消费者表示对海鲜不了解的情况下,店主现场推荐了4样海鲜并当面迅速称重宰杀,调查通报中称“未与消费者充分沟通即匆忙配菜下单”,也就是说并没有完全取得消费者的理解。事先没有和消费者做充分沟通,就不能换来消费者的放心与信任,不规范的服务难免让消费者事后产生疑问。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31/865108028.jpg" alt="" />

  “通过人脸关键点重建和噪音信号滤过等多种技术手段实时监控数据质量,最终保证系统在复杂的现实筛查场景中的稳定表现,适用于医院、社区、居家等多场景筛查。”林浩添说,研发团队采集的数据来自3652名婴幼儿、超过2500万帧注视行为,并依托天河二号超算中心的数据分析后台,对采集的高通量视频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用于早期预警异常注视行为,筛检婴幼儿视功能损伤及相关眼病。

  隧道内不时有货运列车穿行,疾驰的列车扬起巨大粉尘,因此,进入隧洞必须戴好过滤式面罩。而万吨列车长达100多节,穿过隧道需要5分钟,每趟途经,队员们都要在避车洞内躲避。隧道分布着200多个检修点,他们边巡检边躲避,相互提醒,一旦发现隧道中的信号灯有隐患,便协同配合、争分夺秒,再难也要更换排除。

邱枝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