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前大使:在华12年,我为中国人民的进取精神所触动 | 世界观

来源: 新京报
2024-06-03 23:02:03

  “马来西亚和中国建交50周年,不只是一个值得纪念的节点,更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更代表着两国在过去50年里,在充分互信 互为伙伴方面的决心和成果,”马来西亚前驻华大使、马中友好协会会长马吉德(Dato Abdul Majid)向中新网表示,两国半世纪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为两国带来了益处,更是造福了整个(东亚)地区。”

  见证历史,回忆两国关系关键时刻

  1998年至2005年期间,马吉德曾担任马来西亚驻华大使。他作为马来西亚外交人员,两次被派驻华,在华时间前后共计12年之久。

  作为马中关系发展和中国经济腾飞的见证人,他不禁感慨:“在上世纪70年代两国建交之初,双方接触还十分有限,如今在互信尊重、睦邻友好的坚实基础上,马中关系已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回顾这50年,马吉德分享了他眼中,马中关系的几大历史性时刻。

  其一,便是1974年5月31日,马中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联合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其二,是1971年时,马来西亚在联合国大会上投出赞成票,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同时明确了一个中国原则,助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是2022年以来,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上任两年间,两度访华,强调了挖掘共同价值观对增进文明对话的重要性,推动了双边交流和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在中方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时,马来西亚也是第一批响应支持的国家。两国共建的标志性项目东海岸铁路完工后,将贯通马来西亚东海岸和西海岸,为相关地区经济乃至整个区域的发展带来积极效应。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马中两国在过去50年里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合作基础,”马吉德表示。因此,他相信两国关系能够轻松地迈入下一个阶段。

  在华12年,畅叙与中国的情谊

  谈及这些年来,他亲眼见证的中国社会变迁,马吉德认为,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辛勤付出。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中国时,他就被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所触动。

  “中国民众十分支持对外开放政策,将其视作发展机遇,”马吉德回忆道,“许多中国人不畏严寒酷暑、不分昼夜地辛勤工作,齐心协力建设国家。”

  此外,马吉德坦言,中国人的进取精神也给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积极印象,“特别是在短短20年里,中国人能迅速接受新鲜事物,学习及应用新兴技术。”

  中国即时通讯软件的流行就是一个例子,马吉德表示,这类软件给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方面带来便利,由于它们强大的功能集成,部分软件如今也在马来西亚流行起来。

  中国产品在马来西亚流行的背后,是两国之间共有的文化和价值观。现 任马中友好协会会长的马吉德认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深化,离不开更密切的人文交流。

  学习双方语言则是加强文化交流、增进双方理解的重要方面。马吉德指出,如今,不仅马来西亚设有更多孔子学院,马来语在中国也越来越流行。

  十几年前,中国只有一所大学提供马来语课程,如今,中国已有多所学府设立了马来语专业。

  不止是人文交流,马吉德表示,科技交流与合作,也是马中双边关系发展的重中之重。

  他认为,科技合作是全球大势所趋,中国作为数字化、自动化、人工智能相关新兴技术的前沿国家,有许多优秀经验值得马来西亚学习。

  欣赏一场音乐剧、一次远行、参观一次博物馆,看看更大的世界;参加一次志愿活动,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去爸爸妈妈上班的地方转一转,看看他们为了这个小家在怎样努力地奋斗与生活;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问题展开一次田野调查;走进可能去的高校、研究所,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科研能力;甚至,在安全的前提下“打一次工”,体会赚钱的不易,也享受创造价值的喜悦……校园的集体学习在假期得以补充完善,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机会和权利在更自主的时间里走向广大世界,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做一些有意义的尝试、看一些远方的风景,深入对书本学习理解的同时,发现自己、发展自己和成为自己。

  此外,国家医保谈判继续支持重点领域药品进入目录。支持国产重大创新药品进入目录,本次共计24种国产重大创新药品被纳入谈判,最终奥雷巴替尼等20种药品谈判成功。同时,<strong>有7个罕见病用药、22个儿童用药、2个基本药物被成功纳入目录</strong>,重点领域药品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完)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信息显示,太平洋管理的单一资产管理计划有521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153只。

  “过段时间,我想着带着学生和家长们来这里看一看。”高锦辉说,到时候,曾经裸露的民勤沙漠点缀上了绿色,形成一条长达几百公里的防护林带,让孩子们看看爱心捐助的成果,以及西北环境发生的变化。

  海西州建立州级领导包联重大项目工作机制,包联重大项目51项,完成投资145.62亿元,包联项目对投资任务贡献度达68%。推进的国家第一批大基地、青豫直流二期电源项目450万千瓦、市场化项目1290万千瓦,已全部开工建设,年内建成并网60万千瓦,完成新能源项目投资99.6亿元;备案第二批大基地项目300万千瓦、储能“揭榜挂帅”项目325万千瓦项目已开工建设。

  近几年,张大勇经过康复训练,可以自己起床,拄着拐杖在家里做饭、炒菜,帮母亲熬药等。但他依旧无法坐立、弯腰,下楼梯。

李美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