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铁路工匠”坚守最后一个“五一” 曾“医治”上百台大机

来源: 广州日报
2024-06-09 10:46:12

  中新网柳州5月1日电(景飞飞 李京桧)5月1日,广西柳州市的大机检修库内格外忙碌,机器轰鸣,焊花四溅。“铁路工匠”周烈锤正穿梭其间,用忙碌迎接他最后 一个“五一”劳动节。

  周烈锤是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型养路机械(简称“大机”)司机首席技师,他所在的检修库是广西唯一能检修大机的“4S店”。工作40年来,100多台大机上的各种“疑难杂症”,都被他一一“医治”。

  “一枚硬币能在飞驰的高铁上屹立不倒,背后离不开大机对线路的养护作业。”与大机打一辈子交道的周烈锤,说起大机如数家珍。他表示,大机能把高铁线路误差精确养护维修到毫米以内,为动车高速平稳运行提供良好支撑。

  作为“首席技师”,“五一”前夕,周烈锤比平日里更忙。“五一”期间加开多趟列车,广西近百台大机要到大机机修库内开展集中检修。制定工作方案、摸排设备故障、精细检查维修、开展大机实验……检修库里的各个区域和作业流程,都需要周烈锤参与指导和认真检查。

  当天,周烈锤检查完车库后,开始在电脑上画起设计图。他正在研究制作一款全新的大机起复器。起复器是大机上一种必不可少的应急设备,如果大机发生意外脱轨,需要使用起复器重新抬升至钢轨上,但操作复杂且用时较长。

  于是,爱钻研的周烈锤开始“死磕”这个难题。在经过连续跟班、深入论证、反复实践后,他将原来起复器的动力由液压升级改造为电动系统,并成功动手制作出一套样品。操作人员从原来的5个人减少至1人,起复时间从30分钟缩减至3分钟,性能和效率都大幅提升。

  “把弦线再调准一点,把阀门都拧紧一点。”精检细修是周烈锤近40年铁路工作恪守的准则。今年7月份他即将迎来退休生活。回忆起第一次见到从国外引进的大机时,周烈锤仍然十分激动。看着大机上精密的仪器和星罗棋布的显示器,大家无不惊叹称奇,又想跃跃欲试。之后,国铁南宁局组建大机专业施工队伍,广西开启机械养路的时代。

  “谁能想到,当初很多先进的大机都淘汰了,现在已经基本换成国产制造的大机,品种型号更多、科技含量更高、作业精度更准、作业速度更快。”在周烈锤看来,中国各地铁路修得更加密集,养路设备不断更迭,列车速度持续提升,民众出行也更便捷。

  “大机就像是我的老朋友,我很舍不得退休。”对于周烈锤来说,每天与大机相伴的日子都在倒计时,他格外珍惜在岗的时光。他说:“退休后虽然人不会在车间,但我还会继续关注研究大机技术,争取继续发光发热。”(完)

  2022年10月31日,搭载“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约8分钟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空间站的第三个舱段,也是最后一个模块。11月3日,随着“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拥有整体110立方米活动空间的中国空间站建造完成。

  近年来,江西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622.7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64.3%。2022年,全省粮食产量达430.4亿斤,连续10年稳定在430亿斤以上。

  感染后第一天,陈婉桢高烧至39摄氏度,喝了3次药,药瓶就见底了,只有瓶璧上还沾了点药滴。她又往瓶里倒了点温水,把药喝得一滴不剩。幸好,高烧第二天退了。

  新华社兰州1月10日电<strong>题:冰天雪地“冬”游热——甘肃文旅复苏一线见闻</strong>

  现场以承德市双滦区元宝街古色古香的街区为底板,打造熠熠生辉的“千米长街灯光秀”,用灯光渲染出各种美轮美奂的“沉浸式光影秀”,还有多个主题巡游表演、快闪表演贯穿始终。

  剧版《三体》2020年底杀青,2022年11月首发预告。主演于和伟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拍《三体》是我做过的最科幻也是最现实的事情”。主演李小冉发文称,“科幻是神迹,整个宇宙将为你闪烁”。在导演杨磊看来,科幻作品应该具有其独特现实意义,并能够为观众展现“未来现实”的某种可能性。在《三体》的拍摄过程中,全体剧组人员“以敬畏、认真的态度投入到拍科幻这件事情上”,回归科幻初心,共筑科幻之梦。

黄允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