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构建自然教育“六个一”发展模式

来源: 参考消息
2024-06-01 17:19:41

  中新网西宁5月31日电 (记者 李江宁)“回顾青海自然教育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通过政府政策支持,社会组织培育,教育部门合作,社会共同参与,一同携手构建了‘六个一’的发展模式。”31日,青海省林草局副局长韩强表示。

  当日,2024年青海自然教育启动会在西宁举行。韩强向公众介绍青海自然教育构建的“六个一”发展模式:

  ——出台一批引领性政策指导文件。青海国家公园示范省领导小组印发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以及自然教育大纲,青海省林草局出台《关于积极推进青海省自然教育工作指导意见》,确立了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强化了顶层设计,夯实了制度基础。

  ——打造一个专业化服务指导机构。近年来,青海省林草局推动成立青海省林学会自然教育专业委员会,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力量,成立青海省自然教育协会,构建规范有序、特色鲜明、共建共享、广泛参与的自然教育发展新格局。

  ——建立一批多元化自然教育试点。青海以2个国家公园、6个自然保护区和19个国家湿地公园为试点,深度探索自然教育模式,打造自然解说体系,强化能力培训,着力搭建青海自然教育体系框架。

  ——设立一批标准化自然教育基地。青海印发《自然教育基地认定指南》,成功认定自然教育基地45个。出台《生态学校评定导则》,设立全龄段覆盖的生态学校、湿地学校39所。

  ——研发一批体系化自然教育课程。青海打造专家智库、专业讲师、志愿服务“三支队伍”,研发动植物识别、水源保护、垃圾分类、国家公园等25门自然教育课程,配套编写了数十套涵盖科普、文学、摄影、绘画等类别 的读本教材和丛书专著。

  ——创办一批多样化主题实践活动。近年来,青海强化博物馆、标本馆、实验室、科普馆等场域供给,创办课程设计、云享课堂、生态夏令营等活动品牌,探索自然教育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形成网络直播、摄影巡展、征文大赛、人文体验等实践模式。

  “青海生态地位极其特殊,数不尽的高山、湖泊、草地和大大小小的城市公园、郊野公园、林场、农场都是青海开展自然教育的优质资源。”中国林学会理事长赵树丛表示,希望通过这次自然教育大会,进一步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特色,明确青海自然教育发展方向,打造自然教育特色品牌。

  会议以“共商·共谋·共建青海自然教育谱新篇”为主题,通过开幕式、主会议、4个分会议和嘉年华系列活动,邀请青海相关部门,科研机构等探索构建青海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完)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01/32/17276796387547585740.jpg" alt="" />

  在月球样品研究的实验室,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刘洋正在对月球样品进行研究分析。

  监制|刘鑫 席罗曦

  苏轼在《思治论》中讲过:“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这是担当,也是底气。唯有奋斗,才能行稳致远,抵达理想的彼岸,实现宏大的目标。

  苏青认为,自己2022年的高光时刻是站在舞台上演话剧的那一刻,她的新年愿望则是希望大家都平安健康。(完)

  三是坚持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改善提振预期信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全面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和“十四五”实施方案,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补齐短板、加固长板,着力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瓶颈。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实施好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强化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林淑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