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轨道交通 你是“外放族”吗?

来源: 新浪新闻
2024-06-15 13:03:20

  近日,“广州地铁禁止电子设备外放声音”登上热搜,许多人都表示“大力支持”。

  在重庆,轨道交通车厢里有人将电子设备声音外放吗?乘客是什么看法?重庆轨道交通有条例禁止吗?重庆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外放族:尽量把声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早上8点50分左右,重庆晚报记者在2号线大堰村站上车,车厢里乘客虽多,但并不嘈杂,除了语音提示音、设备声音和个别乘客的谈话声外,更多是戴着耳机在看手机视频的乘客,没有发现“外放族”。

  随后,重庆晚报记者又来到杨家坪站换乘18号线,在车厢里也没有遇见“外放族”。

  接着,重庆晚报记者在5号线观察到有个别乘客将手机声音外放。在车厢里,重庆晚报记者听到一位中年女性手机正外放声音,不过声音不那么刺耳。她说:“在车上戴耳机伤耳,我每次都尽量把声音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会影响其他人的。”

  乘客:特别讨厌把手机声音外放的人

  见到重庆晚报记者在采访车厢内“电子设备外放声音”,44岁的王先生说,他遇到过很多次乘客将电子设备声音外放的,有一次一位乘客连续几分钟都只播放同一视频的声音,只顾自己享受视频带来的愉悦,却完全不顾及周围人的感受,也不在乎别人的异样眼光,“我曾经还上前劝说过,有的乘客会表示理解、抱歉,有的则认为我是多管闲事。”

  21岁的小陈也说,他特别讨厌把手机声音外放的人,有时候自己戴了耳机后还能听到别人刷视频的声音,“平时上班累,乘车时就想安静一下,如果旁边一直有人高声放电子设备声音,会感到很烦躁,我非常支持禁止电子设备外放声音。”

  《重庆市轨道交通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

  制止无效或拒不改正,可处二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罚款

  重庆晚报记者查阅到,2020年4月1日,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其中第三十六条就明确了乘客不得“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等。

  不过,重庆目前采用的《重庆市轨道交通乘坐规则(第二次修订)》和《重庆市轨道交通条例》,针对“外放族”未有相关规定。但重庆晚报记者注意到,“重庆轨道交通”微博每隔一段时间会发布安全文明乘车的出行提示,提倡乘客“车厢内,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请勿外放声音,以免影响其他乘客。”

  此外,重庆本地相关条例也拟将规定禁止“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2023年10月,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会同重庆市交通局起草的《重庆市轨道交通条例(修订草案)》已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第五十九条就提到了禁止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其中还规定违反该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的,由运营单位制止或者责令改正。制止无效或拒不改正的,由交通主管部门处以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涉嫌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报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律师说法:

  避免此类问题 更多来自乘客自觉遵守

  重庆佑圣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杰:电子设备声音外放具有随机性和不可预见性,并且发生于安检环节之后的乘车过程中,要避免此类问题,更多的来自于乘客自觉遵守公共文明秩序。对于轨道交通运营日常管理而言,禁止入内易,车内执法难。

  因此,无论是明确禁止电子设备声音外放,还是倡导电子设备声音勿外放,除了相关条款约束,乘客应自觉遵守公共文明秩序。在发现有此类情况出现时,也可作善意提醒,公共交通工具文明出行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

  专家点评:

  不能为满足自己愉悦 而打扰他人

  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谭刚强:轨道交通属于公共空间,不能 只为了满足自己愉悦而打扰他人,如果人人都如此,便会让公共空间环境变得嘈杂混乱。因此,市民在乘坐轨道交通时,不管是打手机、视频电话,还是刷短视频等,都要有所顾忌。建议佩戴耳机,这样既满足自己的需求又照顾到他人,不会对别人造成困扰,还尊重了公共规范,这本身也是一种文明规范和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张春莲

  “处在拒马河下游的县市,近些年日益缺水,我们其实不希望上游修水库。”上述熟悉涿州市水利的人士坦言,这种心理十分矛盾。一方面,发生这么大的洪水后,当地需要水库来调蓄洪峰;但另一方面,不能为了防洪,使农业、工业生产受到威胁,“不是简单非黑即白的事情,需要多学科多领域论证”。不过,程晓陶认为,时隔多年后,此次河北受灾是一个契机,以审视是否需要建水库。

  对于这一新兴业态,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贾云峰指出,“抖音导游是数字经济背景下旅游业的从业场景的一次更新,一方面能够很好地丰富导游人员供给内容和方式,另一方面也给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人占目前市场的极少数。抖音生活服务酒旅行业相关负责人指出,只有少部分头部账号能做成如此规模的账号,并且能进一步发展并成立自己的旅行社公司。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个人IP的打造本来就是一件需要实力和运气的事情,面对突如其来的流量,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去接受并转化成提升自己的内在动力。其次,旅行社的成立较为困难。因为是后置审批,涉及到的规章制度较多。所以,此种产业模式目前并不是主流。

  打开贝壳App,选择“东西海”的著名学区,进入“配套”一项,不难发现,购房者最关心的仍是教育,“大家一般都选择上哪个小学?”

  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因曾与名校明珠小学对口,区内“老破小”朱家滩小区一度被称为“上海最强学区房”,单价在2021年冲上近15万元/㎡的高峰。但在经历多校划片政策后,贝壳数据显示,如今的朱家滩小区单价多在10万元以内。记者注意到,有急售房主已将单价降至87000元左右,然而这套房挂牌已有8个月,仍然未能售出。

  然而,等到4月,情况就变得微妙起来。西城区德胜的成交数据显示,4月交易的2000年后的房源,成交价相较报价降幅明显。其中,大三居的降幅分别为20万、58万、66万。更值得注意的是,70平方米左右大小的房源,降价幅度分别为24万和74万。

骆秀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