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方白鹳之乡”超120对东方白鹳产卵 孵出350只“鹳宝宝”

来源: 发展网
2024-06-12 16:09:41

中新网哈尔滨6月12日电(记者 王妮娜)“今年,我们目前监测到的东方白鹳繁殖对至少有120对,目前已孵化出350多只‘鹳宝宝’,是历年来繁殖最多的一年。”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宣教科科长朱宝光12日说。

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飞路线上,有“中国东方白鹳之乡”之称,是国际濒危物种东方白鹳全球两大主要繁殖区之一。

根据今年春季候鸟监测数据显示,今年观测到有120对东方白鹳在保护区内筑巢繁殖,从3月末开始进入繁殖期。

“与往年相比,今年是繁殖大年。每对东方白鹳繁殖小年只产两到三枚卵,今年大多数巢都生产 三或四枚卵。”朱宝光说。

这个保护区面积是218万平方公里,目前有120对东方白鹳,是全球东方白鹳繁殖种群密度最高的地区。今年,为了更好地保护东方白鹳种群,该保护区自东方白鹳巢穴附近安装了视频监测设备,可以对东方白鹳的孵化繁殖习性等进行更精确地观测。

“今年3月末,东方白鹳迁徙回来后,先简单修筑一下巢,然后产蛋,第一枚东方白鹳的蛋生产于3月26日,东方白鹳的繁殖习性是隔一天产一枚蛋。产蛋后,东方白鹳会用鸟喙翻转卵,让卵可以受热均匀,孵化出更多的鹳宝宝。”朱宝光说。目前,最大的“鹳宝宝”出壳已经有50多天了。

今年,保护区将于6月20日开始东方白鹳繁殖种群调查。(完)

  各位朋友,各位市民!

  “人手多起来了,包裹消化速度明显加快。”2022年12月27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南路的一家顺丰速运门口,快递员陈纯发正和同事忙着分拣快递。

  他们认为,从另一层面落实“双减”政策,实现“双减”和“非遗文化传承”双赢的培养目标,真正让非遗文化传承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来宾市地处桂中平原,虽然地势平坦,却由于喀斯特地貌特征形成了有名的“桂中旱片”。一条红水河虽然穿越大半个来宾市辖区,但是由于大型水利基础设施落后,以往秋冬季节,缺水常困扰着当地农业发展。

  <strong>通关人员:</strong>在越南我们不习惯,开关了就回家过年,大家都高兴,你说对不对。

  在涉农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结合乡村振兴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一方面学校、导师、学生、地方政府、农业部门等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在深化知农爱农教育方面持续发力,给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和平台,从而为乡村输送更多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可联合研发乡村振兴专项项目,让乡村振兴人才及早适应环境,因地制宜拓展本地化农业产业发展渠道。

赖伟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