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走人?没门儿!呼吁强化集体诉讼制度

来源: 直播吧
2024-06-09 23:30:17

  今年是股市定位从“融资”向“投融兼顾”转变的第一年,市场变化明显快于制度建设,ST股、退市股增加,部分上市公司的肆意造假行为,让这种损失早已脱离认知不够的层面。

  小二认为,在增加IPO发行造假成本的同时,也应该强化A股集体诉讼制度。

  根据《财经》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6日,2024年以来沪深两市因年报虚增收入被罚的公司约有40家(含1家2022年退市公司)。

  小二这里还有一个数据,根据YCY会计行业观察统计,2021年初到2024年2月6日期间,证券监管部门公开了245份对财务造假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其中216份涉及A股公司。这216份处罚里面,涉及382份2017年到2022年五个年度的年报,而这五个年度一共有25041份年报。也就是说,25041份年报中的382份被证监部门发现财务造假并处罚,占比为1.5%。

  相比之下,只有两起涉及上市公司的集体诉讼案,让股民获得了赔偿,分别是康美药业和泽达易盛。

  显然,集体诉讼的力度是不够的。纵观全国有两亿投资者,散户在投资者结构中的占比超过50%。根据证监会的数据,持股50万元市值以下的中小投资者占了大约97%。

  可能也正是金额较小、投机心理、认知局限等多种因素,促成了广大中小投资者面对上市公司造假行为时默默认亏。殊不知,就是这种“弱势”心态,助长了上市公司的明目张胆。

  其实,早在2020年,新《证券法》创设的代表人诉讼制度,就开启了A股证券集体诉讼的先河。该制度包括两种诉讼方式:普通代表人诉讼、特别代表人诉讼。其中,特别代表人诉讼,投资者按照“默 示加入,明示退出”的原则参加诉讼,除明确向法院表示不参加该诉讼的,都默认成为案件原告,分享诉讼“成果”。

  新“国九条”里,也提出“加大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适用力度”,这意味着今后特别代表人诉讼案件数量可能会有所增加。

  最后,小二建议,因上市公司造假被坑的投资者,积极参与对上市公司的集体诉讼,让这帮造了假还想跑的上市公司付出代价。

  说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我们再来说说另外一件让大家糟心的事——量化交易。

  6月7日,沪深北交易所均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即日起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

  其中明确了高频交易的认定标准,单个账户每秒申报、撤单的最高笔数达到300笔以上,或者单个账户单日申报、撤单的最高笔数达到20000笔以上情形的,被认定为高频交易。规定对高频交易从严监管,并提出了额外报告、提高交易费用等差异化管理要求,具体差异化收费标准将另行规定。

  在小二看来,量化交易一直是“神秘”的存在,类似于老股民眼里的“庄家”,一旦行情出什么问题,都是量化的锅。但量化交易具体对市场有多大影响力,业内均没有明确定论。《实施细则》对高频交易从严监管后,有望撩开这层神秘面纱。

  说回市场,根据情绪宝数据显示,市场情绪已经见底,新的一轮行情正在酝酿中。

责任编辑:常福强

  截至2022年10月,第一轮督察整改方案明确的3294项任务总体完成率近96%,第二轮前三批整改方案明确的1227项任务完成近60%。两轮督察共受理群众环境问题举报28.7万件,已经办结或阶段性办结28.6万件。

  <strong><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您近年饰演的新编戏曲角色中,有“麦克白夫人”“楼兰女”,也有“王熙凤”“曹七巧”,她们都是个性非常强烈、甚至扭曲或狠毒的角色,完全不同于传统戏曲中常见的善良、大方、温婉的女性人物。这种演绎体验是否也给您带来过冲击和矛盾?</strong>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国是直通车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追名逐利”的概念炒作行为属于市场噪声,往往属于短期行情,投资者应该保持清醒,不要盲目跟风。

  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记者刘诗平)水利部部长李国英16日在2023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将提升至88%,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将达到57%。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新疆新星市1月16日电 (史玉 江魏巍)16日,“第九届全国大众冰雪季分会场”暨新疆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第二届冰雪文化旅游节”启动仪式在位于火箭农场的尖尖墩烽燧古城滑雪场举办。据介绍,该活动将让当地“冷资源”火热起来,从而带动冰雪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黄士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