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深化应急管理救援合作

来源: 中文网
2024-06-16 12:39:53

  中新社香港6月14日电 (记者 韩星童)《粤港澳应急管理合作暨大湾区应急救援行动合作框架协议》(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14日在香港举行。

  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徐加爱和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室务会成员向斌出席仪式。在广东省常务副省长张虎、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和澳门特区政府保安司司长黄少泽的见证下,合作框架协议由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厅长王再华、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和澳门特区政府警察总局局长梁文昌签署。

  合作框架协议旨在构建一个政府主导 、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主体、以行动为核心的应急救援合作体系,加强三地应急救援能力,以应对影响粤港澳区域的事故灾难及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

  改革制度之一是,在选拔县(市)长人选时,当地采取任期目标责任制的用人办法。曾有实例是,县(市)长人选签下任期发展目标责任状,三年内完不成任务即“下课”。

  “足球领域腐败问题,社会关切度高,问题反映集中,本次中央巡视点名足球腐败,体现出中央巡视的问题导向特征,巡视形式会更加机动灵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将常规监督与有的放矢相结合。”竹立家说。(完)

  当然,在云冈石窟逐渐成为一门显学的过程中,也不乏中国学者的身影。1919年,史学家陈垣就发表了一篇题为《记大同武州山石窟寺》的文章,对云冈石窟的历史进行了考证,11年后他又发表《云冈石窟寺的译经与刘孝标》,首次论及云冈的译经活动;1926年,陈万里撰文《云岗石窟小纪》;1929年,叶恭绰写作《大同云冈石刻毁失记》,呼吁对石窟加以保护;1933年,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一行考察云冈,并撰写了《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从建筑专业角度阐释了云冈石窟的价值,同年,顾颉刚也编辑了《云冈造像史料》;1936年,周一良发表《云冈石佛小记》 ,大同学者白志慊出版《大同云冈石窟寺记》……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中国学者的研究虽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但未能建构出足够全面而精细的理论系统。因此与许多古迹研究相似的是,云冈在中国,云冈研究却在海外。

  但因建议划归中国的西部争议地区与印度锡金邦为界,也因新德里基于1949年印不之间不平等的《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而对不丹各种干涉和控制,廷布后来不得不对这一提议表示“谨慎”,相关方案没能走向现实。

  到二十世纪初,饱经千年沧桑的云冈已满目荒凉、破败,延绵一公里的窟群被前代的军堡残垣分隔东西,东部洞窟坍塌、颓废,西部洞窟则为民居、马厩占用,中部孑然独存的石佛古寺,香客寥寥,不再是众善趋鹜的清修胜地。直到1902年,一位名叫伊东忠太的日本工学博士意外地踏足,云冈才在近代意义上被重新发现。

  近期,众多国际知名企业负责人密集访华。中国商务部网站消息显示,3月23日、24日、26日、27日,在四天时间内,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分别会见了宝洁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詹慕仁,康宁公司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魏文德,辉瑞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艾伯乐,开云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皮诺,高通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蒙,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长康林松,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雀巢集团首席执行官施奈德,溢达集团董事长杨敏德,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太古集团执行总裁施铭伦等共11家国际知名企业负责人。

林雅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