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考古成果特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

来源: 中青在线
2024-06-25 17:40:39

  中新网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 应妮)“远古江南·海陆山河——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考古成果特展”7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出河姆渡文化各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贝器、木器、编织物等324件(套)文物,生动呈现河姆渡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产与生活情况。

  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是中国长江流域最 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是中国史前文明的突出代表。1973年,河姆渡遗址初露端倪,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距今六、七千年的大片干栏式木构建筑遗迹、大量的人工栽培水稻和丰富的动植物遗存,为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进程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奠定了河姆渡文化在整个中国考古学中的特殊地位。

  河姆渡文化的发现,为重建中国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历史打开了一扇清晰的窗口,改变了人们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上中原地区一元论的认识,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同样都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使河姆渡文化成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中几乎家喻户晓的一支。时至今日,河姆渡文化仍在稻作农业起源和发展、干栏式木构建筑起源、南方地区史前聚落形态等历史研究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展览通过“古渡新声”“潮起东南”“探海溯源”三个部分,展出河姆渡遗址、田螺山遗址、塔山遗址、井头山遗址等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贝器、木器、编织物等324件(套)文物,涵盖丰富的稻作遗存、成熟的干栏式木构建筑遗迹、独特的夹炭陶器和精美的手工艺品等河姆渡文化重要标志性考古成果,生动呈现河姆渡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产与生活情况,引领观众走进河姆渡,直观感受饭稻羹鱼、万物有灵的远古江南风情。

  从展览可以看到,河姆渡先民在吃方面相当丰盛——河姆渡文化的遗址中发现了数十种哺乳类、鱼类、鸟类、爬行类、软体类等动物遗骸,表明渔猎经济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个体数量最多的是鱼和龟鳖类,其次是鹿类,它们是河姆渡先民的主要渔猎对象。当时,先民们也掌握了烹制技术,展厅中的“带支脚陶釜”就是证明,这一中国沿海迄今出土最早的炊器为夹砂灰黑陶,陶支脚粗大厚重,底部近圆形,支撑面倾斜,与釜搭配使用。在井头山遗址更是发现了贝器,这在浙江史前考古也是首次发现,器形有耜、铲、勺、刀、镞、哨、珠等。其中贝耜是井头山先民利用大型牡蛎的一面平整壳体作为加工原料的掘土工具。

  据悉,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物局、中共宁波市委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将从11月8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完)

  金正恩参观宿舍后,出席朝鲜人民军建军75周年纪念宴会并发表演讲。

  “省委和省政府十分重视学校发展,每年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社会各界对学校办学也大力支持,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孩子们在爱的呵护中健康成长。”梁立新说。

  <strong>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strong>

  第四条 广东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珠海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合作区开发建设实际,将有关省、市管理权限依法授权或者委托给合作区有关机构行使。

  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当日举行。朱凤莲应询介绍,大陆方面始终高度重视减轻患者的用药负担。上述台湾小朋友用到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是2021年国家医保谈判药品。通过谈判,该药从上市之初最高70万元(人民币,下同)一针降到3.3万元一针,降幅达95.3%。台湾小朋友到大陆治疗,用上了这种药,同大陆同胞一起享受降价福利。

  具体来说,在“芳草寻鹤”景观节点,设计建设团队对原生态的湿地环境进行保护,增加坡塘和树岛,营造生物栖息的小环境。

谢耀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