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5个月瑞银瑞信母公司正式合并,国内整合进程加快推进

来源: 南方网
2024-06-05 16:36:29

  界面新闻记者 | 陈靖

  近日,瑞银集团宣布,已完成与瑞士信贷集团的合并。

  瑞信集团已在苏黎世州商业登记处注销注册,不再作为独立实体存在。这距离2023年3月19日瑞银官宣计划收购瑞信仅过去15个月。

  瑞银集团表示,此番收购仅为位于瑞士的瑞银、瑞信母公司层面,而包括中国公司在内的各国子公司实际收购进度存在较大差异。

  有接近瑞银证券人士告诉界面新闻:“由于瑞银和瑞信在中国的分支机构众多,加之对外资持股比例的特定要求,这两家机构在中国的并购活动变得相对复杂,进展也较为缓慢。目前,我们正在加快整合进程,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预计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将取得重要的进展。”

  二者合并的同时,集团架构调整、人员整合也在一同进行。界面新闻从接近瑞银证券人士处获悉,2023年,已经有多位瑞信证券人员正式入职瑞银证券。近期,昔日的瑞信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加入瑞银,新身份为UBS(瑞银集团)执行副主席,目前流程尚未走完。

  瑞银在公告中表示,计划于6月7日转为单一的美国居间控股公司,而瑞士信贷银行(瑞士)有限公司(Credit Suisse (Schweiz) AG)和瑞士银行瑞士有限公司(UBS Switzerland AG)的合并预计将于2024年第三季度进行。

  瑞银表示,截至今日,瑞银已承继瑞士信贷“所有权利和义务”,包括未偿还债务工具。

  5月28日,瑞银亚太区总裁许健洲(Edmund Koh)在亚洲投资论坛上表示:“新加坡、日本、澳洲及香港的瑞银办公室已经或正在计划搬迁,我们希望每个地区的多个办公室能够统一至同一座具备功能性且环境可持续的写字楼中。香港办公室预计将于2026年进行搬迁。”

  与此同时,许健洲在论坛上分享了两家投行的合并进程。他表示,“一年多之前,我们宣布瑞银与瑞信全球两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将进行整合。我很高兴地与大家分享,我们亚洲业务整合进展良好。”

  瑞银瑞信合并始于15个月前。2023年3月19日,瑞信集团与瑞银集团之间达成协议和合并计划,约定由瑞银集团收购瑞信集团的资产和负债。

  2023年6月12日,瑞银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合并瑞信集团的法律程序已于当日全部完成。基于上述情况,瑞信集团已由瑞银集团法定合并和吸收,因而不再存续;瑞信集团的资产、负债和合同已全部依法转移到瑞银集团,瑞银集团现在是瑞信相关实体和分支机构的最终母公司。

  2023年12月7日,瑞银集团宣布,瑞银集团董事会已于2023年12月7日批准瑞银集团与瑞信集团进行合并;经瑞银集团及瑞信集团各自的董事会批准,瑞银集团与瑞信集团已签订最终合并协议,合并事项尚须获得所属的监管部门的批准。

  瑞银表示,关键的里程碑将促进客户从今年晚些时候开始迁移到瑞银平台,并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到2025年底和2026年实现下一阶段的成本、资本、资金和税收优惠。

  业绩表现方面,瑞银集团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08.34亿美元,同比增18.14%;净利润290.27亿美元,同比增280.43%。

  瑞信证券(中国)2023年营业收入1.5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约45.58%;净亏损1.99亿元,较上年亏损幅度收窄约45.58%,这是继瑞信证券2022年亏损2.54亿元后的又一次亏损。对于亏损的原因,瑞信证券提及其控股股东瑞信集团与瑞银集团合并带来的影响。

责任编辑:许艾伦

  这列绿皮火车是Y521秦岭旅游专列,目的地为秦岭站,将载着1400余位旅客去到秦岭深处过大年。

<img style="border: px solid #000000;" src="//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3/01/24/96ae781fc3194b269134f3b8e17b8f6d.jpg" alt="" />

  <strong>陇东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周天林:</strong>华北豹种群重新出现,而且数量在不断增加,这也是我们子午岭的生态系统现在越来越健康、越来越趋向于良好、越来越完善这样一个标志性的成果。

  陈卓翔的制衣厂去年上半年经历了几次停工,下半年有整整两个月直接暂停了生产。除此之外,连年上涨的厂租和工人工资也使他难以为继。陈卓翔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的工厂一直在广州海珠区,厂房700多平方米,每月租金3万多元。在订单高峰期大概有约40个工人同时开工,工资是按照计件来算,工人一般从早上九点开始上班,一直到晚上十二点下班,每月到手的薪资基本都在1万元以上。

  蔡和他的家人告诉《纽约时报》,他与枪手搏斗是为了能自己控制武器。

  “这个是我家祖业,我家是明朝从江西过来的,从那边过来一直到现在有300多年了,那时候就一直以这个为生。”张福高老人说,从16岁学制陶到现在,与牙舟陶相伴已70余载。

杨泓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