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信息星进入近地轨道 将在太空中验证通信新技术

来源: 顶端新闻
2024-06-01 23:12:48

中新网上海5月31日电(陈静 汪祯仪)31日,谷神星一号遥十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将极光星座01星、02星激光通信试验遥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成功。

其中,“极光星座01星”还有一个名字——复旦信息星,是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下文简称:信息学院)的冠名星。中国科学院院士、电磁波与遥感科学专家、信息学院教授金亚秋为之命名。

据介绍,复旦信息星作为“极光星座”12颗卫星发射计划中的“01星”,在轨期间将重点探索星间激光通信和卫星光学遥感。到发稿时止,这颗满载新技术、新方案、新仪器设备和新材料的通信遥感“试验星”已到达535公里高度的近地轨道。在太空环境中,“极光星座01星”缓缓展开太阳能帆板,露出金亚秋设计的LOGO。遥测数据显示,各分系统状态良好。

接下来,两颗卫星迅速拉开彼此距离,建立稳定的激光通信链路,验证从300公里至4000公里不同星间距下宽带星间激光通信,测试星间业务数据的高速稳定传输。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复旦信息星的载荷和平台由金亚秋院士团队领衔的复旦大学上海市科委低轨卫星通信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教委低轨卫星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北京极光星通科技有限公司、航天八院805所下属埃依斯公司等联合研制。

“很多通信的新技术,终于有机会在太空中验证了!”复旦电磁波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俊文兴奋地表示,“在轨期间,复旦大学将联合极光星通团队开展星间激光通信链路测试和验证,构建激光通信在轨实验平台,开展在轨激光通信的先进信号处理研究。”

据了解,复旦信息星在太空中收集的实验数据将通过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交叉二楼楼顶的卫星遥感数据接收站传回地面。这个5.4米口径的抛物面天线,能将卫星发射的数据信号有效接收、聚焦、传输至学院机房,供各实验团队进行后端信息处理,形成“卫星地面站—星间—星地—天地一体”数据闭环。

得益于低轨卫星高度与摄像头精度,目前的红外遥感已能够形成较高分辨率的地面图像,加以规范合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将 在森林火灾、自然灾害的预警重建,安全城市、智慧农业建设等智能场景应用中大放异彩

据透露,复旦信息星的发射“只是一个序幕”,信息学院的下一颗技术试验星正在筹备中。(完)

  二是加强健康监测,关注自身健康监测的同时,尤其重点密切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如果出现新冠感染的相关症状或者抗原核酸检测阳性,要及时就医治疗。

  刘旭分析:“如果监管不到位,平台企业在地方运营的分公司或承包商,就可能铤而走险。这需要监管部门加大投入,此外传统出租车司机行业协会也可以一起参与监督。”

  刘旭分析:“如果监管不到位,平台企业在地方运营的分公司或承包商,就可能铤而走险。这需要监管部门加大投入,此外传统出租车司机行业协会也可以一起参与监督。”

  1月19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为“介绍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有关情况”。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健委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和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出席发布会,并回答媒体提问。

  “因为基础病比较多,占床时间比较长,病床周转率其实相当低。”冯晓梅告诉记者,现在每天有100多个出院的,150多个的住院的,出院占住院的三分之二。在秦宇红看来,“重症来得慢,去得也慢。”

  据“青岛疾病控制”介绍,疟疾和新冠的相似症状有两点,一方面都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另一方面,部分新冠有腹泻症状,有些恶性疟患者也有腹泻。甚至,在部分疟疾病例特别是恶性疟的临床表现中,规律地畏寒寒战通常并不明显,而常以头痛、乏力、腹泻、恶心、呕吐等为主要表现。只有通过实验室诊断,才能把二者鉴别开来。

李胜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