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营重于首发 ETF销售格局悄然生变

来源: 中文网
2024-05-31 06:55:44

  ETF市场率先实现“持营重于首发”。

  2023年,权益市场走弱,ETF规模迎来爆发式增长,历史上首次突破2万亿元,目前仍处于快速扩张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ETF规模的增长多源于存量产品的持续营销,持营贡献度高达85%,而受新基金发行遇冷、创新产品吸引力不足等因素影响,新发规模占比收缩至15%。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2年非货ETF新发规模占比一度高达62%。显然,公募基金行业“重首发,轻持营”的痼疾,已率先在ETF市场获得“治愈”。

  记者调研发现,在新基金发行遇冷的当下,ETF的持营已成为基金公司应对市场调整、谋求突围方向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当然,新发ETF同质化明显、产品创新有待提高,仍是行业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存量规模增长超新发

  近年来,公募行业致力于解决“重首发、轻持营”的行业痼疾。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的ETF销售格局已悄然转变,持营重于首发,存量ETF规模增长的比例超过了新发基金。“重首发、轻持营”的行业难题,率先在ETF市场实现了破局。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存量ETF规模新增4213亿元,占市场整体规模增量的85%,成为ETF规模增长的主力,新发ETF的规模占比则收缩至15%。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2年非货ETF新发规模的占比一度高达62%。

  新发ETF规模占比从62%的高位快速掉落至15%,侧面反映了当下ETF销售格局的变化。此前,考虑到ETF产品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公募机构较为重视基金首发,而代销机构对持营ETF的销售积极性欠缺,“持营难”也成为了行业的痛点之一。

  2023年,全市场共成立157只非货币ETF,合计成立规模1040亿元。相比2022年,ETF发行数量增长的同时,发行规模却出现萎缩。其中,成立规模超20亿元的ETF数量有13只,发行规模最大的是华夏科创100ETF,发行规模达38.95亿元;位居其后的博时科创100指数ETF发行规模26.61亿元、易方达深证50ETF发行规模26.01亿元、富国深证50ETF发行规模24.05亿元,均为宽基指数。

  此外,新发ETF爆款的数量也大幅缩减,2022年共有8只ETF的发行规模超50亿元,而2023年发行规模最大的不足40亿元。

  2023年,权益市场表现不佳,权益类基金新发遇冷。记者调研发现,基金公司谋求突围之路,ETF产品的持营无疑是其应对市场调整可采取的重要举措。相比ETF新发规模遇冷,存量ETF的持营却推动其规模获得大幅提升,共有15只ETF的净流入金额超百亿元。

  一位ETF基金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的ETF品类已经足够丰富,涉及宽基、行业主题、商品类、QDII类等,目前团队的主要工作是对存量ETF进行持续推广,团队内部工作已经非常饱满,没有必要再去参与新发ETF的“内卷”。相比于发力ETF发行,头部基金公司因为在ETF类型的布局上已经较为完善,不如把精力放在存量ETF的持营中。

  “ETF市场主流仍是重要宽基指数,存量ETF已经覆盖了大部分指数,新发ETF并无太多优势。”某基金公司的一位渠道人士表示,新发ETF对投资者吸引力不足,不好卖的情况下,存量ETF持营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ETF产品在创新方面仍面临许多阻力,这也是当下新发ETF吸引力不足的原因之一。2023年,新发ETF主流仍是宽基ETF和行业主题ETF,而市场预期的REITs ETF、商品期货ETF、主动管理型ETF、FOF ETF、多倍及反向ETF等创新产品上,进度仍显缓慢。

  非货ETF规模增37%

  ETF销售市场大变局的背后,是行业的高速发展。

  1月18日,深交所发布的2023年ETF市场发展白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境内ETF共有897只,总规模达到2.05万亿元,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其中,非货币ETF合计资产 规模为1.84万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4971亿元,同比增长37%。

  2023年,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和广发基金等10余家基金公司的ETF规模增长超百亿元,合计为ETF市场带来超4600亿元增量资金。

  具体来看,2023年共有100只ETF资金净流入额超10亿元,在权益市场表现不佳的境况下逆势增长。其中,净流入金额居前的基金分别有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华夏科创5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净流入金额分别为535.88亿元、425.58亿元和316亿元,此外,华夏上证5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嘉实沪深300ETF等净流入金额也均超200亿元。

  ETF市场的蓬勃发展既有市场助推的原因,也离不开政策面的支持。当下,ETF已经成为市场上资产配置的主要工具,为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提供了多元选择。近年来,FOF、私募等投资主体亦加大了对ETF的配置力度。

  2023年8月,沪深交易所官网发布消息称,对《指数基金开发指引》予以修订并发布,在现有规则基础上,将非宽基股票指数产品开发所需的指数发布时间由6个月缩短为3个月。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指数基金开发指引规则的调整,无疑将进一步提升指数产品开发效率,鼓励基金管理人通过前瞻性布局,提高产品创新性,有利于为资本市场引入更多增量资金。

  未来持营将重于首发

  目前,境内ETF数量超过900只,总规模超过2万亿元,无论是产品数量还是规模,已经处于较高位置。

  在此背景下,迅速发展的ETF行业也正在迎来一轮洗牌。2023年,有25只ETF公告进入清算程序、终止上市;同时,有437只场内ETF最新规模低于2亿元,其中158只规模小于5000万元,沦为迷你基金,数量均为历史新高。

  2023年,由深交所主办的ETF产品持营暨媒体工作交流会议,就ETF宣传持营工作的重难点进行了探讨。会议提出,券商由集中式销售向资产配置生态转变、构建ETF高质量持营生态的高效互动机制等,都对ETF持营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此外,近年来,基金投顾业务的蓬勃发展也助推了ETF投顾业务的兴起。

责任编辑:杨红艳

  演唱:黄渤

  <im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src="//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3/01/20/30244e11dfb040de8f1b7a7d783378c9.jpg" alt="" />

奶皮、奶豆腐、炒米……

  巴楚县色力布亚镇政府工作人员热孜亚·艾买尔告诉记者,色力布亚镇有“南疆第一镇”的美称,这个巴扎也是南疆最大的巴扎,近一个月来,每周四巴扎日人流量都能达到一万多,过两天就是春节,今天人就更多了。

  <strong>《鹅鸭杀》冲榜霸屏成爆款</strong>

  健全职代会制度,维护职工民主权利,是加强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的基本途径。我国《宪法》规定,国有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代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集体经济组织实行民主管理,依照法律规定选举和罢免管理人员,决定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工会法》规定,工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代会或者其他形式,组织职工行使各项民主权利。《工会法》对国企、集体企业及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工会依照法律规定组织职工参与企业、事业单位民主管理都作出明确规定。职代会是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通过职代会或其他形式,对所在企业涉及劳动者权益的有关事项,提出意见、参与管理、进行监督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具有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实践要求,体现了过程民主与成果民主、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统一。在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建立企业与职工互相沟通的平台,通过层次丰富、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民主管理制度体系确保职工群众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以及涉及自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或重要事项,协助和监督企业执行国家政策法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它有利于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矛盾预警机制、诉求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实现劳动关系双方对话合作;有利于引导职工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利益诉求,及时处理各种利益矛盾,切实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减少劳动关系不和谐因素,推动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有利于增强广大职工群众的民主意识,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者自觉地把履行社会责任与创建和谐企业统一起来,自觉把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促进职工群众全面发展,实现企业与职工群众、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践证明,健全职代会制度、加强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事关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事业单位的贯彻落实,事关企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和职工切身权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

张泓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