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降息,本周美联储议息会议有什么看头?

来源: 气象小秘书
2024-06-12 08:03:47

  Wind万得

  本周二,美联储将进行6月议息决议。目前而言,几乎没有人会认为,美联储会在本次会议上降息。如果利率维持不变,本次议息会议看点是什么?

  5月份,美国增加了27.2万个就业岗位,超过了经济学家预测的18万个,但失业率上升至4%,超出经济学家预期的3.9%。

  这份就业报告对华尔街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劳动力市场的韧性,显示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性降低。另一方面,美联储降息的必要性也在下降。根据芝商所的美联储观察工具(CME FedWatch Tool),交易员依旧预期美联储年内降息一次或者两次,但是在9月之前降息不可能发生。

  本月,全球市场最关注的莫过于美联储会议之后公布的经济预测摘要( Summary of Economic Projections),其中包含“点阵图”,即美联储官员预测未来利率走向的图表。

  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 的首席投资官Nate Thooft 在采访中详细解读了本次美联储议息会议的看点。

  美联储今年会降息三次,每次降息25个基点吗?

  Nate Thooft:毫无疑问,美联储会降息三次

  美联储的点图显示,基本情况仍然是降息三次。当然,点阵图也可能重新将降息次数调整为两次。我不确定降息次数在总体计划中是否真的有那么重要,因为重要的是,美联储将像其他主要的全球央行一样开始一个降息周期。

  欧央行和加拿大央行已经开始降息,美国很可能会加入他们的行列,至少在今年年底前开始一到三次降息。然后继续降息,直到2025年

  欧洲央行和加拿大央行先于美联储开始降息,这是否令人担忧?

  Nate Thooft:市场最焦虑的方面还是汇率

  其他央行可以比美联储提前降息几次,但在美联储仍处于非常严格的状态时,其他央行不能进入完全宽松的状态。我确实认为,美元可能已经接近或接近其峰值水平。

  但有一种风险是,如果美联储不得不推迟降息,而其他央行继续降息,那么风险资产的问题将变得更大,尤其是在美国以外。如果美元继续走强,就像在过去几年看到的那样,汇率市场将非常值得关注。

  随着选举日的临近,美联储是否会降息的问题会加剧股市波动吗?

  Nate Thooft:历史数据显示,美国资产价格在大选前后出现了一些额外的波动。但最终,我们的观点一直是这样的,任何一方都不太可能在政府的三个组成部分中占据显著多数……这意味着在未来四年内,重大政策变化的可能性不大。总的来说,这对美国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来说都是积极的,因为除了选举周期的一些短期波动之外,选举并没有真正直接影响市场。

历史文章回顾

纵观美联储50年降息史,这次最不同寻常

楼市又有大消息

黄金突发跳水!两大利空成重要导火索》

  Wind金融终端输入 

  EDB(经济数据库)

  汇集国内外权威一手数据资源

  搭配强大的指标计算和图形功能

  频度跨越月、季、年度,可进行多角度比对

  宏观和行业分析必备工具

责任编辑:郭建

  紧张的气氛让时间变得格外漫长,“来了来了,救护车来了,谢谢您。”

  编导:刘思远 刘宇轩

  厦门海关3日称,上述签证受惠的主要产品以铝制品、无机化学品、伞具、鞋靴等为主。

  去年9月14日,北京市文联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领域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京举行。签约仪式后,北京作协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共同实施的“文学京彩季——北京作家2022精品研推工程”即拉开序幕。旨在努力发现富有才华的文学新生力量,积极促进新时代文学创作和研究的深入开拓。至年末,以石一枫、星河、文珍、孙睿、“北京当代诗人十九家”、侯磊、董夏青青和乔叶等作家作品为研讨对象,已召开八期作品研讨会和改稿会,邀请老中青各个年龄段的优秀评论家参与,深度研究和重点推介了文学精品,引导了北京作家不断提高创作质量、更好地表现时代精神、实现创作的主流化,着力打造出了富有特色的品牌文学活动。

  此外,持续开展港澳委员“家乡行”“祖国行”活动,以新时代十年发展的新成就鼓舞人心,汇聚爱国爱乡、服务发展的正能量;积极向来宁考察调研的八方宾朋宣介宁德,与中国人民大学、省社科院联合开展亚太经济合作与两岸关系学术研讨,拓展聚识渠道;坚持走访慰问归侨眷属,凝聚侨心侨力。

  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看来,2023年保险业要实现更好发展,需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将保险导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推进保险业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多层次风险治理体系的融合等。财险业的发展重心要放在构筑中国多层次灾害治理体系上,针对各种风险挑战建构中国特色的风险源头分析、风险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控制等治理体系,立足源头消减风险,降低其负面影响,这要求险企着眼长远,提升在风险预防、风险治理以及保障方面的能力。

黄伟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