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提升服务促消费

来源: 星岛环球网
2024-06-04 20:44:41

  数字赋能提振消费

  数字化建设是消费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2023年以来,消费金融机构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强化科技赋能,深化运用大模型、区块链等科技手段,在假日节点推动促消费活动高效触达用户,消费金融服务广度不断扩大。

  回顾2023年,零售金融大模型服务用户既降本又增效,为推动消费复苏贡献力量。马上消费抓住“进淄赶烤”等文旅消费契机,加大线上信贷投放、推进产品创新,加大对消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截至2023年12月,马上消费旗下安逸花商城分别在电脑办公、家居用品等领域开展254场免息惠民活动,发放100多张消费券,助力消费市场恢复回升。马上消费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陆全表示,马上消费运用零售金融大模型“天镜”,覆盖了零售金融行业典型场景,提升了金融服务用户效率。

  瞄准关键节点,激活假日消费。多家消费金融机构在“6·18”购物节等节点推出息费优惠系列活动。2023年中原消费金融APP端内开展了10余场主题促消费活动,包括“6·18”年中福利、“双11”嘉年华等活动,全年累计减免利息超过500万元,确保惠民服务热度不退、力度不减、亮点不断。“消费金融机构从成立之初就坚定不移地布局‘数字+’业务,坚持全流程运营客户和洞察客户消费习惯,通过假日经济节点的多重福利活动持续让利客户,释放消费潜力,推动居民消费升级。”中原消费金融总经理周文龙表示,2023年以来,中原消费金融紧跟市场复苏积极信号,不断拓展多元化数字场景,借力大流量平台渠道及客户资源,将消费金融服务嵌入其中,实现客群的精细化服务。

  复盘2023年消费金融行业促消费行动,数字精准赋能作用凸显。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消费金融公司是我国消费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金融机构以金融科技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促消费。同时,消费金融机构依托数字化技术,不断提高数据处理能力,以便对不同客群形成更精准的画像,理解其更加具体的消费服务需求,有助于提升消费金融的普惠属性。

  在居民消费需求得到释放的同时,防范数字风险尤为重要。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员朱太辉表示,消费金融在服务用户的过程中,加强用户风险识别能力和资金流向管理至关重要。消费金融机构应顺应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基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工具打造智能化的贷后管理和反诈系统,创新消费金融服务模式,进一步降低客户综合融资成本,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深挖新市民“蓝海”市场

  2023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未来五年,高质量的普惠金融体系基本建成。农业转移人口等新市民金融服务不断深化。这意味着服务新市民将成为消费金融行业的重要课题。

  目前,我国约有3亿新市民,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批发零售业等行业。随着数以亿计农村人口通过就业、就学等方式转入城镇,融入当地成为新市民,新市民群体在成家、创业、就业、教育、医疗等领域有非常旺盛的资金需求,优化新市民消费金融服务将为他们在城市成家立业提供更好助力。

  2023年以来,消费金融机构积极做好新市民客群的金融服务,有效激活消费市场。大学毕业后定居上海的赵磊,买完婚房后存款捉襟见肘,婚房装修迟迟未能开工。他在了解到兴业消费金融“家庭消费贷”后顺利贷到15万元,解了装修用款的燃眉之急。“家庭消费贷”通过纯信用、无担保的分期贷款模式,将专业、优质的金融服务送到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覆盖的用户身边,形成金融促进消费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兴业消费金融累计发放消费贷款超3300亿元,服务客户超2100万户,有力支持了新市民消费。

  事实上,这仅是消费金融机构以普惠之力帮扶新市民的一个缩影。然而,从金融视角来看,新市民群体普遍存在抵质押资产不足、信用信息欠缺、金融知识匮乏等痛点。因此,完善新市民金融服务对于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杜阳表示,消费金融公司聚焦新市民客群消费,既能有效弥补消费金融服务短板,充分释放新市民客群消费潜力,还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兴业消费金融有关负责人表示,消费金融机构向未能充分享受到传统银行贷款服务的大众提供消费金融产品,实现与传统银行的“客群互补、错位竞争”。在消费金融公司服务的客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新市民。相比传统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可凭借响应速度快、创新活力强等特点,在服务新市民中发挥重要作用。

  深挖新市民“蓝海”市场是一个长期工程。展望2024年,消费金融公司应聚焦新市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完善消费场景和金融产品服务,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质效。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2023年,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与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开展“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业内人士认为,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有助于增强消费金融吸引力,促进消费金融机构与用户之间良性循环。

  多家消费金融机构积极响应监管部门号召。招联金融持续举办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商圈、进农村的“五进入”活动,通过打造招联极致体验消保驿站、反诈拍照宣誓及答题抽奖等多种活动形式,引导广大金融消费者正确认识和使用金融产品与服务,提升消费者自身权益保护意识。海尔消费金融将消保建设纳入公司发展战略、文 化建设及经营管理,持续完善公司消保工作管理体系与企业文化建设。

  海尔消费金融消保部负责人苗莹莹表示,一个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消费金融机构,更容易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增强用户黏性,进而在增强消费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信力的同时,提升机构自身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助力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因此,消费金融机构必须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为消费者提供“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消费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题中应有之义。展望2024年,天眼查数据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陈倞表示,监管部门与消费金融机构之间要形成联动机制,要拓宽多元化解纠纷渠道,及时清除用户借款、还款等环节的障碍,确保金融消费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布雷顿称,近期与他会见过的欧盟领导人都同意欧盟需要迅速采取行动,“在我最近的会见中,无论是与波兰总理、比利时首相、法国总统,还是今天与西班牙首相,我们都达成了共识,即我们绝对需要作出一个快速、协调一致的反应,这也是我将与委员会的同事讨论的事项。”布雷顿补充说,欧盟领导人“都抱怨我们反应太慢了”。

  胡道才介绍,河南在疫情、灾情发生后,法院系统第一时间会同公安、检察机关发布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法律规定通告,快审快判核酸检测造假、以赈灾募捐名义诈骗等涉疫涉灾犯罪案件432件623人。

  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14日电(记者 王赫 刘尚君)用镜头定格极不平凡的2022,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吹响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冰雪健儿拼尽全力为国争光;是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强国、航天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是灾难发生时,一幕幕舍生取义、守望相助的感人场景……点点星火,汇聚成炬,这就是中国力量!铭记这些令人难以忘却的时刻,新年的开端,2022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征集评选展播活动正在进行中,让你我在时光的长河里,将奋斗的精神留下,将团结的力量传承。(中国青年网)

  <strong>1.长沙市雨花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副总经理王东山(1981年6月出生)违规收受礼金礼品问题。</strong>2016年至2022年,王东山多次违规收受管理服务对象所送礼金共计20.37万元、4条高档香烟,折合20.77万元。王东山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15/3643640587.jpg" alt="" />

  年度热词是一个语言现象,也是一个社会现象,其中既有宏大叙事,也有个人表达,既有对强国图景的勾勒,也有对社会焦虑情绪的关注。过去一年,面对经济下行与疫情的双重压力,不少人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感到焦虑迷茫,因此产生“精神内耗”。“精神内耗”成为年度热词,反映了一些人在生活和工作压力下的挣扎与焦虑。

林家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