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夜校涌新潮 非遗走进年轻人夜生活

来源: 千龙网
2024-06-13 18:18:45

  中新社西安12月23日电 题:古都夜校涌新潮 非遗走进年轻人夜生活

  作者 杨英琦 党田野

  晚七点半,刚下班的“90后”初中英语教师孙润丽已经走进了校外的另一间教室,但这次她并不站上讲台,而是成了一名非遗手工课的夜校学员。

  今年以来,夜校作为“成人版少年宫”走进年轻人生活,成了当下青年在职场外的城市“缓冲区”。西安一夜校主理人许小小向记者介绍,西安作为传统与现代相交融的城市,其夜校会更加重视传统。“在我们目前开设的10门课程中,最受学员欢迎的是传统文化板块,包括非遗手工课、茶艺茶道等。”

  从掐丝珐琅杯垫到螺钿胸针、烧箔画,“95后”西安女孩韩可心兴奋地向记者介绍了自己从夜校了解到的掐丝珐琅文化、螺钿工艺的各种细节。“夜校课程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这次体验让我感到,每一步传统工艺都值得被看见、被传承。”韩可心在社交平台上的夜校体验分享也受到了不少外国同学的赞叹,“未来我希望将这些非遗文化带出国门,分享给更多人。”

  孙润丽谈及夜校初体验说道:“非遗文化虽然众所周知,却也难得有机会接触,我更希望的是通过校外的学习拓展,将非遗文化带回校园,使我的学生们也有所了解。”

  “夜校课程原计划只有两小时,却常常因为学员的专注和耐心延长至三小时以上。”已有近七年非遗手工教学经验的肖蕊告诉记者,在课程设计中,她将非遗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通过手工包、杯垫、胸针等日常物品 的具象化展示,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在保证学员“沉浸式”体验的同时,也拓展了非遗文化的传播方式。

  西安坐拥10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及229项市级非遗项目,西安鼓乐与秦腔秦韵屡次“出圈”,传承皮影、面花、汉调桄桄的年轻“守艺人”……从各项非遗在西安的“出镜”频率来看,亦不难理解当地青年对夜校课程的选择倾向。

  “‘夜校潮’是当代青年对自己生活方式的新定义和新注解。”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专家王晓勇表示,“夜校经济”的出现意味着知识的传播不再只由教育者主导,同时,“碎片化”的课程也降低了非遗文化的“入学”门槛,“西安夜校已经从一种教育方式转变为传统文化体验方式,并侧面展示了文化的多元性与其蓬勃的生命力。”(完)

  “靴子落地”似乎并未提振相关公司股价。1月30日,先声药业报收10.700港元,股价上涨1.33%;作为上海旺实生物的控股公司,君实生物A股报收60.20元,股价下挫5.33%,港股报收39.30港元,股价下挫5.53%

  <strong>天津:完善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体系</strong>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31/65/16085145831938793437.jpg" alt="" />

  “我们突出对就业困难人员‘一对一’帮扶。”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刘艳红说,人社部门还发动4000多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促就业行动,强化400多家“零工驿站”服务功能促进灵活就业。

  据悉,止吐药是消化系统用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化疗后的呕吐治疗中,属于和肿瘤治疗相关的品种。昂丹司琼是国家基本药物、肿瘤辅助用药,近两年销售增长较快,2022年上半年销售额居止吐药首位。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公立医院止吐药购药金额约70.40亿元,其中昂丹司琼制剂销售额超过12亿元,占据近20%的份额。

  记者注意到,此次通报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二次集中点名曝光粮食购销领域违纪违法典型问题,表明了纪检监察机关对粮仓“硕鼠”“蛀虫”绝不姑息、一查到底的坚定态度。

林志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