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生活这个“课堂”(人民论坛)

来源: 观察网
2024-06-01 02:45:38

  “萌娃变身大厨”——江苏徐州一所幼儿园,孩子们做饭的视频,引得网友惊呼连连。孩子们在劳动课上添柴烧火、揉面炒菜,一个个有模有样、有板有 眼。孩子们在挥洒汗水中增强了动手能力、掌握了生活技能,还学会了分享。

  这些新颖的“课堂”教育场景,不仅让孩子和家长欢欣、引发社会关注,更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孩子们最需要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就要注意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实践表明,真正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教育,能够让孩子们在拥有一个快乐童年的同时,获得心智的开化、生命的启迪、人生的成长。这要求我们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如果只有分数与排名、没有思考与阅历,只有书本和试题、没有真善美的启迪,就会为成长留下难以弥补的缺憾。

  一些地方的探索实践表明,学校教育远不止于“我在上面说,你在下面听”一种模式,课堂也远不只是教室里面的几十分钟。着眼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孩子认知特点出发,课堂可以无处不在,教育可以随时发生。

  探秘湖北武汉光谷,体验前沿科技带来的心灵震撼,在心中种下科技报国的种子;走进毛乌素沙地,亲手种下沙柳,体会“人进沙退”的来之不易;前往宁夏固原任山河烈士陵园,徒步祭英烈,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思政课“行走”起来,更具有穿透力。

  在山东青岛,一名小学生乘坐公交车时因卡内余额不足而得到驾驶员的帮助,女孩郑重写下“1元欠条”。不久后,妈妈带小朋友来到公交车站表示感谢,并捐赠了一张公交卡,用于帮助有相似经历的人。家长善于寓教于事,与孩子共同参与、共同经历,让这堂诚信与感恩的课上得生动而深刻。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当孩子们走出校门、走向辽阔的大地、走进火热的实践,教育也就走出了围墙。在广袤大自然中探索奥秘、感悟哲思,在广阔社会生活中了解社会变化、历史变迁……孩子们用脚步去丈量,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书本本”真正刻进了“心窝窝”。

  有人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大到危难之际能否挺身而出,小到十字路口是否红灯停、绿灯行,那些耳濡目染中形成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往往会伴随孩子一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应当有师者的自觉,努力做到一言一行树形象、一举一动见文明,全社会协同育人,一起营造孩子成长的大课堂。

  “在建立监管体系方面,农村地区可以加快建立包括集中收集、追溯、跟踪等制度在内的食品监管体系,对于所有流入农村市场的商品,尽快建立溯源机制,明确生产、流通责任,对全链条规范运营起到有效约束作用。”李斌建议,要努力实现齐抓共管社会共治,政府监管是一方面,作为市场主体,行业协会等要有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意识,同时要有效利用诸如村规民约等,加大对村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约束。

  他以入境监测举例,海关对于有发热、呼吸道症状的人员会进行抗原和核酸检测,发现新冠阳性且Ct值小于32的样本会送到疾控进行基因测序;入境时处于潜伏期的人员,就医时医务人员会询问过去七天的入境史,如采样阳性、满足测序条件,也会送往疾控中心。这些数据可帮助专业人员掌握病毒变异及输入的情况。

  与此同时,在中欧班列(郑州)圃田车站,一列列中欧班列化身为“年货班列”,运载着牛奶、巧克力、红酒等,丰富民众餐桌。

  □ 本报记者 赵红旗

  记者注意到,此次通报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二次集中点名曝光粮食购销领域违纪违法典型问题,表明了纪检监察机关对粮仓“硕鼠”“蛀虫”绝不姑息、一查到底的坚定态度。

  学校门口五毛一包的辣条,曾是不少学生的心头爱,也是家长们的眼中钉。毕竟在很长一段时间,辣条都是“垃圾食品”的代名词。

吴怡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