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需注意些什么

来源: 人民资讯
2024-06-19 19:32:06

  【聚焦2024高招】

  高考结束后,报志愿成了考生和家长的头等大事。填报志愿需要注意什么?与往年相比,今年有何不同之处?学校、家庭怎样才能形成合力,帮助考生做好这件大事?为此,本报记者特邀专家学者为考生及家长出谋划策,提供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志愿填报指导服务。

  1.根据分数和位次合理安排“冲、稳、保”

  南开大学教务部常务副部长、招生办公室主任金柏江:志愿填报过程中,高考分数及其对应位次,以及往年高校相应录取位次是最重要的参考依据。考生在选择志愿时,要根据自己的分数和位次范围,采取“冲、稳、保”的策略,合理安排志愿顺序,在自身分数上下不超过10~20分的对应位次内选择高校,这样既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多机会,也能较大限度地确保录取成功率。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1个省区市采用了新高考模式。高考改革带来了很多变化,尤其是选考科目和报考模式方面的调整,在今年高考志愿填报时必须留意。选考科目的变化,意味着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需根据选考科目选择能够填报的学校和专业。面对这种情况,一是建议考生扩大关注范围,争取更大录取机会。比如,对于选择“物理+化学”组合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也应关注和了解“物理+不限”或“不限选考科目”的专业(组),以增加被心仪高校录取的机会。二是建议考生多关注相关高校的培养政策,如二次选拔、转专业、辅双修、大类分流等政策,尽可能选择有更多调整专业和复合交叉机会的学校。

  要特别提醒的是,在新高考改革模式下,考生和家长还需注意部分省份报考模式的变化。不管是“院校+专业组”,还是“专业+院校”志愿填报方式,在增加考生自主选择权的同时,也增加了报考复杂性——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是连续填报还是交叉填报?因此,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前,一定要充分了解所在省份的具体报考模式和规则,确保填报志愿时不出现遗漏或错误。

  此外,考生和家长还需注意一个关键点,即填报志愿不只是简单按位次对照的机械选择过程,更是一个在分数限定范围内,尽可能寻求学校、专业和城市,以及未来可能从事行业等诸多因素之间平衡的过程。我建议,考生应当将个人志趣、国家需要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未来发展,打牢基础,复合提升,而不能被当下专业的“冷与热”所束缚。

  2.建议考生勾选“服从专业调剂”

  考生提问:填报志愿,到底该不该勾选“服从 专业调剂”?

  武汉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兼招生工作处处长吴奕:我建议考生勾选“服从专业调剂”。在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下,考生一旦出档,后续所有志愿无效。这时,如果考生“踩线”出档、分数不够高,且填报的专业分数均较高,则很可能出现所报专业志愿无法满足而被退档的情况。一旦被退档,考生只能“捡漏”等待公开征集志愿。从往年情况看,退档后再征集志愿的考生,录取结果往往都不理想。目前,绝大多数省份均已采取平行志愿投档模式。因此,我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勾选“服从专业调剂”。

  从往年情况看,有些考生和家长对服从专业调剂的认识存在误区。他们认为,平行志愿模式下,考生如果能填报45个院校专业组,那么前44个都可以不服从专业调剂,只要最后一个服从专业调剂就可以“兜底”。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因为在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下,考生只要出档,后续所有志愿无效!假设考生被投档到45个院校专业组志愿中的某一个专业组,那么排在该专业志愿组后的所有志愿全部无效,不存在“被退档后还能投档到后续院校专业志愿组”的情况。因此,在45个院校专业志愿组的最后一个选择服从专业调剂的做法并不合理。

  我还想提醒广大考生,满足专业志愿的机会有很多,高考招生时满足专业志愿当然最好,但万一没被录取到理想专业,进大学后还有很多满足专业志愿的机会。以武汉大学为例,学校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引导学生找到与自身能力和兴趣相匹配的专业方向。在高考录取时,武大专业志愿满足率超过98%,这意味着绝大多数新生都能被心仪专业录取。此外,武大自2024年开始,明确“学院内转专业无限制,同一学部内尽量满足,不同学部间适度满足”原则——学院内转专业100%满足,大类分流和专业调整充分尊重学生兴趣和意愿,原则上不得设置限制条件。时间延长到大三下学期结束前,院内专业调整工作原则上每学年一次,学生从大一到大三均可申请;可转专业转出学院100%不受限,学院不得限制学生转出学院的申请,学校不控制申请转出人数,仅在跨学部转学院时采取保护性限制,避免因学科差异过大而影响学生学业发展。

  3.家校合力做好学生发展规划

  学生提问:在考后规划方面,家长和学校能为我们提供什么帮助?

  华东政法大学教育法研究院副教授万圆: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复杂决策过程,填报什么学校和专业,需要同时考虑高考成绩、高校录取要求、社会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因素。家长和学校是学生成长中最重要的两大支持主体,应主动、积极协助学生选择最适合的学校及专业,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家长和学校能提供的支持有很多,可以各有侧重、形成合力。

  家长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依靠,除帮忙收集信息外,可以和孩子深入探讨个人兴趣、特长和职业倾向,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为选择院校专业打好基础。同时,家长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姿态,不将家庭期望凌驾于子女意愿之上,不代办、包办,而是予以尊重和信任,并提供利弊分析等合理建议,在讨论和协商中发展孩子的自主思考和选择能力。另外,填报志愿期间,孩子可能会感到压力和焦虑。家长需密切关注并适时疏导,做孩子坚实而温暖的后盾。

  学校作为学生志愿填报咨询服务主阵地,提供的支持应更为体系化和制度化。应至少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及时关注并传达政策动向和相关资讯,使学生最大程度避免因信息闭塞而填报失误。第二,组织系列讲座和咨询会,邀请高校招生代表、教育专家和校友等进校分享,为学生提供第一手的招生信息、学校专业和不同培养项目介绍、志愿填报心得等。第三,及时回应个性化指导需求,班主任、辅导员、学科教师等应知晓并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与其兴趣、抱负、专长相符的定制化建议。第四,开展志愿填报培训,使学生通过模拟实操,提前熟悉填报规则、技巧和流程。第五,建立家校沟通合作机制,共同助力学生填报志愿。

  当然,除高考后的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学校还应做好贯穿高中三年的升学生涯规划教育,从入学伊始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做好准备。随着新高考改革全面推行,升学选择复杂性增加,中学应普遍设置专门的咨询教师岗位,通过提供优质的升学规划咨询服务,既帮助学生做好生涯发展规划,也促进高校和国家选才的科学性公平性进一步提升。

  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人机对话及预训练语言模型训练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专利可提升问答交互的准确性。

  上榜的名菜包括陶陶居的“百年烧鹅”、南海渔村的“鸡油花雕蒸水晶蟹”、陈记顺和的“手锤牛肉丸”、翅叔港式酒家的“姜油浸生蚝”、名盈轩酒家的“黑醋子姜猪手”等;名点包括中国大酒店的“金鼎鲍鱼酥”、点都德的“金莎海虾红米肠”等;名小吃包括银记肠粉的“传统布拉肠”、御手信的“鸡仔饼”等。

  如果进一步细分,以直隶和山东为北部沿海地区,江苏和浙江为东部沿海地区,福建、广东和广西为南部沿海地区,三个区域人口数据比例在太平天国起义之前为33∶39∶28,太平天国起义之后为42∶27∶31,说明经过太平天国起义的打击,东部沿海地区人口数量大幅度下降,北部沿海地区的人口比重极大提升。可耕地面积方面,北部沿海地区所占比重为48%~59%;东部沿海地区为34%左右;南部沿海地区比重最低,为16%~20%。地丁钱粮方面,北部沿海地区所交钱粮比重为33%~45%,东部沿海地区占30%~40%,南部沿海地区占22%。可见,历史上持续了很长时间的清代江浙地区“赋重”问题,主要是体现在漕粮征收上,而不是来自地丁钱粮。

  跟随小学部教学主任韩旭,记者走进教室。一张张可调节高度的课桌摆放整齐,教学设备一应俱全。教室的后面是学习园地,一张张照片记录着孩子们在学校里的成长与收获。

  <span style="color: #888888;">荣大科技在该栋楼宇的3-5层,外围无任何标识来源:中新经纬摄</span>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依照今年招生政策和办法,自3月1日起,台湾高中毕业生可凭“学测”成绩报考大陆高校。请介绍有关政策。

张碧志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