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届全国海洋知识竞赛决出南极奖、北极奖、大洋奖

来源: 香港文汇网
2024-06-10 23:11:44

  中新网福州6月9日电 (记者 闫旭)在第16个世界海洋日暨第17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之际,第14届全国海洋知识竞赛8日在东南卫视、海峡卫视及各网络视听平台播出。

  此次竞赛由国家海洋局、共青团中央、海军政治工作部主办,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承办。

  经过90分钟的激烈角逐,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李海治、武警海警学院的崔洪瑞、广东省代表队(广东海洋大学)的罗宇珊分别获得南极奖、北极奖、大洋奖三项该赛事的最高奖项。

  全国海洋知识竞赛作为全国青少年大型海洋知识普及活动,自2008年创办以来已举办14届。

  第14届全国海洋知识竞赛以公众组和大学生组两个赛道并驱,通过媒体传播、网络传播等方式吸引社会大众的参与热情。

  全国200多所高校数十万大学生积极参与本次竞赛。经层层选拔,大连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江苏海洋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武警海警学院、河海大学、广东省代表队、浙江省代表队、江苏省代表队、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等15支代表队脱颖而出,入围总决赛。

  本届竞赛总决赛与以往也有所不同,现场打破了传统电视知识竞赛节目“刻板答题”的形式样态,分为“奇遇海洋”“知识海洋”“海陆同心”三个环节,力邀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中海油研究总院工程研究设计院海管结构首席工程师侯静,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雪龙2”号船长张旭德,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潜航员张奕等海洋领域的权威专家和代表到场,通过分享自己在一线亲身经历的生动故事的方式给大赛选手互动出题。

  本次比赛题目涵盖了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保护、极地考察、海洋强国等关于海洋方方面面的内容,以视频题、文字题、连线题等丰富形式,全方面考验新一代海洋学子的知识储备与思维能力。

  “总决赛的题目涉及不同领域不同专业,而选手们的表现非常好。”金翔龙院士说,“看到这样优秀的新一代,我对于我们国家未来的海洋事业发展更有信心。”

  经过角逐,武警海警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广东省代表队(广东海洋大学)获团体一等奖,江苏省代表队、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获得团体二等奖,大连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厦门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江苏海洋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浙江省代表队、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等获团体三等奖。(完)

  新华社记者杨海若 赵修知

  据此前报道,《连战回忆录》由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从撰稿到出版历时15年,共计45万字,已于2023年1月出版。全书分为“我的永平之路”“从破冰到永平”上下两册,主轴放在两岸经验,特别阐述两岸关系的过去与现况,强调两岸一定要和平、对话。书中还公布了7篇从未曝光的关键文稿,其中包括2004年“3·19枪击案”当天取消的“选前之夜”的演讲内容。

  据悉,见龙机构于1973年在台北市成立,先后在宁波、江阴、东莞、天津、克拉玛依、盘锦、珠海、延川、青岛等地建设可发性聚苯乙烯生产基地。目前,见龙已成为全球最大的EPS生产商,年产能突破200万吨,产品销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埃尔多安还表示,截至目前,土方已派遣大约5000名医务工作者前往灾区救援。

  如何摆脱“有墨”打印?此前,各国科学家进行了大胆尝试——利用超快激光在材料表面制造微纳结构以产生结构色的方案,即超快激光彩色打印技术。

  一列从香港出发的高铁于6日9时许抵达广州南沙,由80位成员组成的香港考察团,在南沙展开了为期2天的考察之行,行程覆盖创业、工作、医疗卫生等方面。

童毓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