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备耕正当时 各地不误农时抓生产

来源: 南方网
2024-06-18 00:41:30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眼下,各地的春耕备耕工作陆续展开。人们抢抓农时,加快推进农业生产进程。

  各地冬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在安徽临泉,高标准农田里数台农业植保机来回穿梭,进行小麦施肥喷药等麦田管理工作。在河南南阳,1100万亩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强降雪过后,当地第一时间组织农技人员来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根据目前的小麦苗情长势、土壤墒情等及时进行追肥,开展冬小麦早春管理。

  早稻育秧也在抓紧进行。今年,广东集中化育秧面积超200万亩,各育秧中心的育秧大棚里一派繁忙,工人们将秧盘放置在自动育秧机的前端,育秧机自动依次完成撒土、播种、洒水等一系列步骤。在浙江临海、广西玉林等地, 各大育秧工厂里,绿油油的水稻秧苗长势喜人,“干籽拌种”“暗室育苗”等先进技术的使用有效提高了秧苗质量。

  备春耕,各地强化了对种子、化肥等农资生产调度。江西新余在重要站点开设绿色通道,对化肥等物资优先调送、卸车和办理。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化肥等农资正通过“农资专列”运往农业生产主要地区。在湖南永州,农机服务小分队下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机手维修、调试农业机械。

  黑龙江多地正在进行育秧大棚的清雪工作,今年,改装清雪农用机械的使用将工作效率提升了一倍以上。辽宁正在加紧推进4座大、中型灌区建设,保障工程能在今年春灌前投入使用。在吉林,盐碱地治理项目全面启动,当地通过增施有机肥等方式使这些土地成为新良田,为今年的粮食生产打好基础。

  马来西亚旅游、艺术和文化部长张庆信并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该提议“可以简化入境流程。”且该提议也可以表明马来西亚是一个友好国家,欢迎来自中国的游客。

  <strong>九问: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如何保障?</strong>

  在“文化中国”展区,通过VR探秘南越王墓、“云游”敦煌莫高窟等项目,吸引不少观众纷纷上手;在浙江展区,制作一个数字分身,便可跨越时空进入数字文化长卷,与王羲之、李白、苏轼等文化名人进行交流;走进深圳龙岗展区的摄影棚,短短几秒,一个宛若真人的数字孪生人,便以全息成像的形式投射到现场的大屏之上。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加入,让传统文化变得不再高冷,也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

  据中国国航方面消息,自2023年1月8日起,国航的17个国际航班将恢复直航北京。南方航空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对于出境游,公司目前正在积极准备相应工作。从供应角度来讲,春节假期国内、国外航线的供应不成问题。

  让产业运行更高效。面对生产周期较长的家具供应链,如何精准锁定产能、筛选合适供应商、洞察用户需求是林氏木业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借助钉钉平台打造产业链数字社区,企业将供应链质检、装车运输等20多款应用与生产连接。“运营人员可通过实时报表调整采购计划,生产供应商可及时备货,实现上下游的协同。”

  谈到“I Do”,就不得不提其创始人李厚霖,他被人称为“钻石大亨”。不过李厚霖还有一个让人更为熟知的身份,即主持人李湘的前夫。

蔡雅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