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

来源: 半岛晨报
2024-06-24 05:02:03

  中新网成都6月21日电(记者 岳依桐)记者21日从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四川强化基本民生保障新闻发布会”获悉,四川以建设城市居家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和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为核心,大力发展老年教育、老年助餐、医养结合、智慧养老等新模式,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484个、县级失能特困人员养护院183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638个。

  以成都市高新区肖家河街道新北社区为老服务站为例,该站点提供了居家上门服务、日托、助餐、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生活服务等6大类养老服务,设立的老年食堂最大供餐量500多份,并为肖家河街道其他4个为老服务站提供餐食配送服务。

  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张晓玲表示,四川民政系统围绕“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聚焦弱有所扶、老有颐养、幼有所护、残有所助4个方面,推进基本民生保障工作,统筹不断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

  在“弱有所扶”上,四川织密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加快建设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将救助对象识别为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四类,推动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范围由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向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拓展。

  据介绍,四川持续巩固拓展兜底成果,发挥“大数据+铁脚板”作用,及时发现困难民众,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151万脱贫人口、23万防止返贫监测对象通过纳入低保、特困,稳定消除返贫风险,

  在“幼有所护”上,四川多元化保障特殊困难儿童需求,持续提高保障水平。全省69万名孤困儿童享受基本生活待遇,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提高到集中供养1600元/月、社会散居1200元/月。

  四川还构建年满18周岁后的孤困儿童高中到大学教育阶段完整的助学资助体系,今年省级层面助学资金达690万元,助力2720名孤困儿童成年后继续教育。

  四川还连续三年实施“明眸皓齿 正心立身”健康工程。例如,“正心”工程专门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已累计投入7028万元,筛查462万名学生,介入治疗3.4万人,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万余场次,覆盖学生及家长757万人次。

  在“残有所助”上,四川着力提升残疾人保障服务能力。该省连续9年将“发放困难残疾人生 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纳入全省民生实事予以推进,86万困难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107万一、二级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

  四川还探索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实施“精康融合行动”,设置社区康复机构(站点)超过400个,登记康复对象近3万人,年服务人次超过30万。自贡、遂宁等多地形成“阳光驿站”“遂心家园”等本土特色品牌的服务模式。(完)

  从媒体层面说,如果听了金冬雁在公开场合说了什么,或者看到一些零星报道,其实最佳应对方法是去查证他的论文,哪怕相关记者并非医疗专业人士,起码对论文的整体意思就会有所了解、领悟,就不容易出错。

  张富清的右耳在战场上炸聋了,牙齿也因为炮弹落在身边而全部震掉。但当时,他顾不上这些,第一个跳进城。当他猫起身来想寻找战友时,却被敌军发现,几把刺刀唰地围了上来。张富清下意识地端起枪扫射,趁乱打死七八个敌人,突出了重围。

  流行病学专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农村防疫,其实也与城市差不多,对于占多数的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治疗,医疗机构要做好药物准备,为乡村医生进行适当培训,避免用药误区;如果出现病情加重,要有一些通道,能够向城市中的医院转诊。

  根据近年来,本市通过五大儿科医联体建设,由儿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医院、新华医院、瑞金医院5家儿童专科医院/优势医院通过技术平移、品牌平移、服务平移,将儿科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各区,推动儿科医疗服务同质化。

  元旦、春节将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必须坚定不移、严之又严。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1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进行公开通报。具体如下:

  11月13日,他独自一人从湖北襄阳来北京参加艺考培训。这是他艺考前最后的冲刺。按照计划,他将于11月24日结束培训,25日返回襄阳,再去武汉省考。然而,计划被新冠打破。11月23日,他开始头疼、发烧,25日,社区通知他核酸阳性。

方家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