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技能人才这个“慢变量”(人民时评)

来源: 房天下
2024-06-05 06:49:29

  健全农业农村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切实增强高技能人才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

  理线、穿针、落针,手指翻飞间,一幅美丽的彝族刺绣逐渐成形。前不久,在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 赛乡村工匠技能技艺展示交流区,彝族服饰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丁兰英现场制作彝族刺绣,令观众大开眼界。丁兰英8岁开始学刺绣,2014年返乡成立刺绣加工厂,带动当地群众实现居家就业、就近就业。在乡村全面振兴主战场,越来越多农民端起“技能碗”,吃上“手艺饭”。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农业农村技能人才主要包括种养技术能手和乡村能工巧匠,是促进农业技术创新、支撑乡村发展建设的重要力量。加强农业农村技能人才特别是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农村技能人才的使用主体是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需要从实际需求出发,搞好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在广西,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通过学徒制、订单班等方式,面向企业培养急需的技工;在云南,当地推动乡村工匠与知名院校合作,探索建立校地合作机制,共育乡村人才。这些有益探索启示我们,应以涉农职业院校为基础、农业企业为主体、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为补充,加快构建起适合本地区的高技能农业农村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农业农村高技能人才,既要瞄准需求,更需要找到载体。比如,一些地区结合产业特色组织开展职业技能比赛,有效带动了紧缺技能人才培养。再比如,农村非遗、传统工艺、特色技艺等领域能工巧匠,是重要的技能人才。有的地方通过支持设立技能工作室、对接引入龙头企业等方式,挖掘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促进了技艺传承,也带动相关产业做大做强。围绕优势传统产业、特色产业,搭平台、创机制、强抓手、建载体,高技能人才将会竞相涌现。

  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的“指挥棒”。用好这一“指挥棒”,能引导更多人学习技能、提升技能、使用技能。河北顺平,近年来推行农民职称制度,在全县开展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审。当地鲜桃种植能手齐金贵在拿到职称证书后,深有感触地说:“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是对鲜桃种植技术的认可,同时,在评审过程中,也认识到了‘技’无止境,要想种出高品质的鲜桃,在种植管理上还需要不断提高。”加大新职业和职业标准开发力度,完善农业农村职业分类和标准体系,健全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方能更好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乡村全面振兴需求相匹配。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05/77/1240277394432138941.jpg" alt="" />

  财务方面,立讯精密在去年10月底发布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归母净利润为95.45亿元-98.99亿元,同比增长35%-40%。

  2022年,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建立了固定污染源信息库,结合排污许可日常发证登记情况实施动态更新,并与执法部门执法对象库实现了统一。同时,制定了《上海市固定污染源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办法》和相关配套文件,结合排污许可管理类别,对固定污染源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探索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体系,取得积极进展。

  曹广医生8年多前有过一段特殊的经历。2014年,埃博拉疫情在非洲暴发时,他是当时中国援助非洲第23批医疗队的队员,因为和病人有过近距离接触,曹广在极度的压力下,接受了21天的隔离观察。他曾是距离埃博拉病毒最近的中国医生。

  一夜大雪过后,湖南十八洞村美景如画。

  2022年12月25日,辽宁省经贸代表团圆满完成赴韩国、日本出访任务。为期8天的经贸活动,辽宁省商务厅和一些地市带领企业家积极展开洽谈对接,累计推进涵盖装备制造、石化、汽车、食品、新能源等领域的招商项目超30个,抢抓出口订单意向合同额超35亿元人民币,取得了丰硕成果。

周紫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