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萧林委员:“到博物馆打卡”蔚然成风 公众与传统文化“双向奔赴”

来源: 南方周末
2024-06-16 16:08:00

182tvcom「まあそうでしょうね」と僕は言った。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圣地亚哥2月4日电 (记者 张朔)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2月4日举办热闹喜庆的中国春节庆祝活动。G0RbJf-2gHsLpAiimurNkt9jM-马萧林委员:“到博物馆打卡”蔚然成风 公众与传统文化“双向奔赴”

  “文艺星开讲”2024年全国两会特别策划

  马萧林委员:“到博物馆打卡”蔚然成风 公众与传统文化“双向奔赴”

  编者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值此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人民网推出“文艺星开讲”2024年全国两会特别策划,邀请文化艺术领域的代表委员,分享议案提案, 探讨热点现象,展现新时代文艺脉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马萧林告诉人民网记者,今年两会,他带来的提案建议将聚焦文物保护利用及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文物保护利用是一项久久为功的长期任务,我们要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像爱惜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努力让文化遗产焕发光彩、永续发展。”

  “新媒体新技术助力文物变成‘顶流’”

  今年春节期间的博物馆有多火爆?8天接待观众7358.01万人次,同比增长98.6%。“博物馆里过大年”受到大众青睐,不断涌现的优质文化活动,让生活更美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于精神生活尤其是‘精品文化’方面的追求日益旺盛。”在马萧林看来,这恰恰说明我们的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吸引力在不断增强。

  为了让厚重的历史文化更加贴近大众,许多博物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发挥数字化优势,让文物焕发新生。

  以河南博物院为例,马萧林介绍,他们通过采集文物高清照片,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和AI计算技术,自动生成被拍摄文物的三维模型,在5G、VR、AR、全息影像等技术的辅助下,文物信息得以情景化和可视化呈现。“即使是微小如拇指的玉器,在视频中也可以实现360度自由旋转,纹饰清晰可见,光泽熠熠生辉。”马萧林举例道。

  考古盲盒、玉佩棒棒糖、四神云气冰箱贴……极富创意的文创产品,融合传统元素与现代风格,将艺术美感与实用功能巧妙结合,已经成为各大博物馆吸引观众、融入大众日常生活的“破圈之钥”,也成为文物的有力“代言人”。

  “当前公众的积极反馈,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博物馆在传统文化传播方式上的创新和转型升级是卓有成效的。”马萧林表示,只有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让文物更具传播力、感染力,才能不断拉近馆藏文物和社会生活的距离。

  “博物馆成为年轻人的社交新舞台”

  如今,约“搭子”逛博物馆,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社交新方式。有的人还会身着汉服等传统服饰,与历史文物产生更加紧密的连接。“在这里,既能汲取知识的滋养,又能遇见心灵的共鸣者,何乐而不为?”马萧林笑称。

  目前,我国博物馆数量逐年增加,总数排名世界前列,免费开放率超过90%,多地博物馆接待量不断创下历史新高。一组组数据鲜活生动地展示着,打卡博物馆已经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如何发挥自身场域优势,更好满足年轻人多样的个性追求?马萧林认为,博物馆要善于引入互动科技,让展品故事活灵活现,提供沉浸式的展览体验;定期举办主题讲座、文化沙龙等社交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与观众面对面交流,进一步激发年轻人的思考与参与热情,拓宽文化视野。

  “博物馆不仅仅是文化的传承地,更是年轻人心灵交流的港湾,要为他们提供一个既时尚又充满知识氛围的社交场所。”马萧林说。

  随着公众参观博物馆的需求剧增,许多热门博物馆一度“一票难求”。如何确保游客在参观时获得高质量体验?马萧林建议,可以通过分段预约参观的方式,让游客在观展时拥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加大扩充专业、规范的官方讲解服务队伍,利用好多媒体技术和互动装置,开发多语种、分众化的自助导览系统,增强讲解的时代性、趣味性和教育性。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中山2月5日电 (记者 方伟彬)侨乡广东中山5日举办慈善万人行活动,吸引了海内外1.5万人参与。今年共募集市、镇街红十字会及其它慈善组织认捐款物总额1.32亿元。

  “公司有食宿吗?伙食怎么样?”“保险怎么交?公积金有吗?”“平时加不加班?节假日怎么休”……除了工资报酬,求职者日益关注综合待遇和职业环境。用人单位也努力在新阶段的“抢人大赛”中呈现新意,让新生代农民工更有尊严地在城市发展。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上海2月5日电 (王笈)学会中文的美国人,会形成哪些对中国的新认知?美国“汉语热”的背后,展现了哪些中美民间交流新气象?2月5日,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出品的纪录片《Chinese Puzzle——我在美国学中文》在东方卫视播出,全景式展现中文“教与学”在美国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变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