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肿瘤科普康复基地”在上海揭牌成立

来源: 上观新闻
2024-06-02 21:20:06

  中新网上海6月1日电 (记者 陈静)结直肠癌已经成为中国最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1日,在中国抗癌协会结直肠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的指导支持下,“结直肠肿瘤科普康复基地”在上海揭牌成立,为广大结直肠肿瘤患者的科普与康复提供一个权威的整合性平台。

  该基地挂靠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二科,旨在关注肠癌患者的全程管理,倡导肠癌防治的“三早”理念,帮助肠癌患者更好回归社会。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二科主任李心翔教授1日表示,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在逐渐增加。于民众和肠癌患者而言,科学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我们希望通过发起成立结直肠肿瘤科普康复基地,凝聚更多科普资源,传播丰富的肠癌科普知识,为肠癌防治事业贡献更多力量。”李心翔表示。

  李心翔教授指出,尽管肠癌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45岁以下的青年人群肠癌,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生率不断上升。这与青年人主动筛查意识薄弱,以及不良生活方式、遗传等因素有关。呼吁青年人重视肠癌筛查是“结直肠肿瘤科普康复基地”的一个关注点。

  由于肠癌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多个环节,“结直肠肿瘤科普康复基地”将为肠癌患者开展全生命周期科普管理模式,覆盖“防筛诊治康”全过程。例如,对于低位直肠癌术后病人,即使保肛成功,也往往面临着术后肛门功能康复的过程。对于这部分患者,“结直肠肿瘤科普康复基地”除了关注患者的身体功能康复,还将侧重关注患者心理以及造口护理等康复需求。

  近年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癌综合诊治团队先后开展遗传咨询门诊、造口门诊和常康患者康复沙龙等,对肠癌术后造口患者进行全面、延续、规范化的管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心理健康。

  据了解,第十五届上海结直 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及进展大会暨第七届直肠肿瘤外科技术与综合治疗高峰论坛同期召开。本次会议不仅关注肠癌诊治领域,还涵盖了对于患者的科普宣教以及康复管理的研讨。大会特设结直肠外科肠道功能重建与整合康复质量控制与创新论坛,从医学专业视角探讨如何为更多肠癌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康复生活等。(完)

  电影市场也在春节期间迎来“开门红”。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1月27日21时,2023年春节档电影票房突破67亿元,为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第二名。

  <strong>冷空气影响华南</strong>

  在土地供应方面,2022年,成都涉宅用地推出244宗,较2021年下降15宗,占地面积为14222.2亩,同比下降25.2%;涉宅用地成交223宗,较2021年下降9宗,占地面积为12595.4亩,同比下降22.7%,均为2018年以来最低。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视野拓展,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形象不断受到挑战。与家长身份边缘化相伴而来的是青春期的人生开始出现岔道口,不管不行、管又不听,矛盾火速升级。采访中,不少家长提到被孩子气得身体不适的经历。一个妈妈告诉记者,自己正在“喝中药调理身体”。

  2021年,成都常住人口就已突破2100万人。2022年,成都人才总量达到622.3万人。粗略计算,成都人才占常住人口近30%。

  武汉2023年重大项目清单出炉,共有1154个项目入列,总投资达到4.5万亿元。

袁承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