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突发环境事件总体呈下降趋势

来源: 海外网
2024-06-25 00:05:42

  据介绍,自2013年以来,全国突发环境事件数量由每年700余起下降到300起左右,最近两三年在每年200起左右,其中重大事件每年两起左右,较大事件每年十起左右。李天威说,突发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还没有根本改变,基于化工企业的产业布局,中东部地区突发环境事件的数量相对较多。

  中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危化品交通运输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短期内难以改变。李天威表示,全国有7000多座尾矿库,油气管道总里程超过16.5万公里,每天通过道路运输的危险物品近300万吨,全国现有化学物质约4.5万种,每年还要新增上千种, 这些化学物质在生产加工、使用消费、废弃处置等各个环节,全流程都有可能进入环境。这种结构性、布局性的风险长期存在,并处于高位运行,对环境安全造成巨大的压力。

  从污染类型来看,近十年来,全国约四分之三以上的突发环境事件涉及水污染,约一半的突发环境事件涉及大气污染。部分环境事件造成了水、大气、土壤多介质的污染。

  “突发环境事件时空分布不确定性非常强,诱因复杂,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多,环境影响大,敏感程度高,防范处置的难度比较大。”李天威坦言,突发环境事件往往和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一旦事件造成水源地污染或有毒有害气体的泄漏,就可能对周边民众的身体健康、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也会造成较大的社会问题,容不得半点疏忽。

<a><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15/4010879377.jpg" alt="" /></a>

  在杨育星看来,应引导企业由“工业制造”向“工业智造”转变。青山湖区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引入智能化生产设备,对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给予10%补助,并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重点企业建设智慧工厂,对企业建设“5G+智慧工厂”给予5G投入50%补助。目前,青山湖区推广应用智能设备达万余套,智能化装备应用率达到65%,并建设了3家“5G+智慧工厂”。

  此外,部分来自广州美术学院的上一年度优秀毕业生作品也将在此展览中亮相,踏上在学院之外展出的“初舞台”,给展览增添了青春活力、前卫创新。其中不乏许多人气作品,如用羊毛毡修复城市缝隙的“花花补丁”计划、呼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创意作品《同象行》等。

  □ 本报通讯员 陈娅梅 冉沅弋

  借助新疆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资源优势,“裕民山花节”成了新疆旅游的一大品牌。每年4月开始,各种野花依次绽放,山花、草原、雪山,宛如画卷铺呈在吐尔加辽草原腹地。

  但与此同时,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较为突出,不同产业在发展速度、发展阶段和现代化水平上有明显差异。尤其是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大国博弈加剧,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卡链”“断链”风险加大,“脱钩”趋势隐现,给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带来重大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做到未雨绸缪,加快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苏翰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