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红海航运受阻 中欧班列成国际运输优选项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4-06-17 22:12:39

  中新社北京3月13日电(记者 刘文文)在红海航道运输通道受阻、全球供应链风险加剧之时,中欧班列正逐渐成为众多企业国际运输的优选项。

  红海航道是全球海运线路上的重要航道之一。受连日来红海局势持续紧张影响,有海上“咽喉要 道”之称的苏伊士运河船舶通行量降幅明显,运输不确定性大增,许多企业面临生产中断和交货延迟风险。

  “红海局势暴露了‘海上咽喉’的脆弱性,使全球物流企业开始重新审视货物运输选择,寻求以陆代海的物流方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鲁东红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分析称,贯通欧亚大陆的中欧班列以其快速高效和安全稳定的特点,成为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器”。

  中欧班列受到青睐与其独特的运输优势紧密相关。鲁东红分析,从价格角度来看,性价比优势让更多物流企业选择中欧班列。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今年2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去年11月以来,从上海经由苏伊士运河至欧洲的航运费上涨约3倍。相较中欧班列,海运已不具备明显的价格优势。

  从时效性来看,中欧班列从重庆发车至欧洲仅需15至20天,比红海航运快7至10天。鲁东红称,这对于有一定运量规模和时效性要求较高的企业来说具有很强吸引力。

  从安全角度看,与海运相比,中欧班列货运的可靠性和准时性更高。国铁集团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累计开行45列,境内外运输时效得到可靠保障,受到广大客户青睐。

  “可以说,中欧班列在动荡世界中构筑起一条畅通的国际经贸大动脉,成为全天候维系全球供应链、价值链安全运行的黄金通道。”鲁东红表示。

  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2928列,发送货物31.7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9%、10%。截至2月底,中欧班列国内出发城市达120个,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9个城市。

  随着中欧班列稳定开行,越来越多欧洲产品走进中国百姓生活;大量来自中国的商品也搭乘这一稳定物流通道进入欧洲,赢得了欧洲民众认可。

  国铁集团货运部副主任黄鑫表示,中欧班列的发展开创了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搭建了亚欧大陆经贸合作新平台,打造了富有韧性的国际物流供应链。

  3月末,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简称“CDF年会”)和“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两个已经恢复线下举办的重磅论坛为契机,超100位知名外企高管密集来华。

  一个曾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受党教育多年的领导干部,怎能不信马列信鬼神?怎会处心积虑对抗组织调查?但现实中的闫学会就是这样,她偏离了初心、丧失了信仰,成了庙堂上的摆设、无灵魂的躯壳。

  一位电商商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也发现日前在快递物流方面,各个平台有了新要求,此前京东宣布承诺时效功能升级,京东平台商品发品必须绑定发货时效,商品主要类目发货时效可支持绑定的上限是48小时发货。此外,京东还开放半日达接口。另一边的菜鸟,则宣布天猫超市率先在杭州上线半日达服务,并将逐步拓展到全国20个城市,年底要覆盖全国千万人口级大城市。

  不过,病毒学专家常荣山于4月23日向界面新闻表示:“上热搜的全家‘二阳’只是个案,不用过度忧虑。”他认为,现在是“首阳”填空期,上一轮疫情感染潮未感染者可能会在这段时间被感染。从去年12月到现在,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未感染者可能己经首阳,但仍有三之分二的未感染者,延后再感染,现在感染人数在上升中,但不会明显的峰值,日最高也不会超过去年12月份的百分之十五,不会有就医、住院高峰。到了九月份可能会迎来真正的二次感染。

  2021年8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今年4月1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题为《纠治靠粮吃粮》的报道称,对涉粮腐败问题线索开展大起底,一大批粮仓“硕鼠”“蠹虫”被严肃查处,其中包括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徐宝义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2名中管干部,40余名厅局级干部。

  磨了2个小时,他们才搞明白,罪犯被执行死刑前,只有直系亲属可以会见。申军良立即换了思路,通过媒体喊话:家属会见后若能提供有价值的线索,他可以放弃追究案件民事责任部分。

倪俊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