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栗汽修店爆炸事故致3人遇难25伤:数百米外居民楼玻璃震碎

来源: 重庆华龙网
2024-06-02 08:38:21

  中新网江西上栗6月1日电 题:江西上栗汽修店爆炸事故致3人遇难25伤:数百米外居民楼玻璃震碎

  作者 朱莹 巫发阳

  6月1日清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金山镇一汽修店爆炸事故现场清理工作基本结束。记者在现场看到,爆炸中心建筑物垮塌,左侧房屋钢筋大量裸露,数百米外居民楼玻璃被震碎。

  官方通报,5月31日19时许,江西省上栗县金山镇一汽修店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一栋民房倒塌。截至当日23时许,事故现场救援已基本结束,事故共造成3人遇难,25人受伤。

  据当天现场目击者拍摄的视频和图片显示,爆炸事故发生后,现场一楼房瞬间垮塌,周边民房一侧因爆炸冲击变形,停在附近的多台车辆损毁。

  中新网记者6月1日凌晨2时许抵达现场时,爆炸事故所在的部分路段仍被交通管制。记者可以看到,救援人员正在现场开展清理处置工作,几台挖掘设备在通亮的照明灯下开展作业,道路上残留了大量玻璃碎碴。

  事故现场临319国道,周边民房、商铺林立,分布数家爆竹烟花经营店、汽修店、餐馆、商店超市。外围道路救护、特警、治安 巡防等车辆停靠在路边。记者看到,有爆炸中损毁的废弃物被清运出来。

  1日清晨7时许,事故发生地所在的道路逐渐解封,车辆、行人可正常通行。受爆炸冲击波影响,周边不少居民楼玻璃出现破裂,道路上也散落着大量碎玻璃,居民正在清理掉落的玻璃碴和窗框。

  萍乡市公路管理局上栗分局工作人员韩荣和告诉记者,事故发生在晚上7点多,他和同事接到通知后抵达现场参与救援和清理工作,直到第二天早上6点多吃上早餐,目前在路边暂时休息。

  横水村村民黄材汉回忆,事故发生时正在家里吃饭,“听到一声巨响,我们以为地震了,后面发现家里有4扇玻璃裂开了。”

  一名黎姓居民告诉记者,爆炸发生后烟雾很大,闻到了硝烟味。

  距离事故发生地约300米远的上栗县金山供销合作社横水分店内,房子吊顶一角被震落,板材倒在货架上。该店工作人员说,“我们用竹竿棍子撑住,防止吊顶坍塌”。

  越靠近事故现场可以发现,不少房屋上方的窗户框架被冲击波掀得隆起。在事故发生地斜对面的一家生活超市,门店钢化玻璃被冲击波震开一个大窟窿。店主易女士告诉记者,事故发生后就停电了,附近村民被疏散,“有的去亲戚家住、宾馆住,也有的被安置到应急帐篷。因为店内有很多商品,我选择留在店里看守。”

  记者还发现,事故现场附近道路两侧有电线垂落。据一名正在进行维修工作的供电公司李姓工作人员介绍,此次事故影响了附近约200米范围居民用电,“我们早上五点多就过来维修,约50名工作人员,预计今天下午可以修好,保障居民正常用电。”

  距爆炸发生约12小时后,上栗县城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事故现场仍有挖掘机正在作业。当地官方表示,相关事故原因正在调查。(完)

  2018年,中科院上海天文台邀请葛健访问。在访问过程中,葛健发现上海聚集了一批颇具实力的空间技术的科研机构,涉及卫星、光学、仪器等诸多领域,葛健给出的建议是“可以把空间技术利用起来,向空间发展”。一年后,葛健向上海天文台提及了一个想法——“宽视场开普勒计划”,这个计划成为了“地球2.0”的起点。

  俄乌冲突加剧欧洲能源紧张,使欧洲重新考虑将高昂的生产制造成本向外转移。同时,中国为化工制造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这些有利于化工制造升级与迁移。

  赵少康还称,蔡英文对“冠军”的热情与对“团团”的冷血,实在有天壤之别。一个人的意识形态能把最起码的人性都淹没,真是可悲可惧。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吕祥1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加拿大在政治上缺乏独立性,在美国的压制下,要追随美国的“印太战略”,但加拿大的这个选择是非常错误的。吕祥说,将加拿大的未来发展全部系于美国身上,对加拿大而言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全球经济深度合作的现在,加拿大选择用充满敌意的观点来看待中国,最终将损害自身的利益。

  王毅表示,此次会晤中,两国元首同意继续保持经常性联系,同时责成两国外交安全团队持续开展战略沟通。美方表示美国务卿布林肯希尽早访华,跟进会晤后续工作。中方对此表示欢迎。两国财金、经贸团队也将围绕宏观经济政策、中美经贸关系等问题进行沟通与协调。CNN称,两国正朝着重新开始定期对话迈进,布林肯有望在明年访问中国。《纽约时报》15日称,美国国务院一名官员周一表示,布林肯的中国之行将是他作为国务卿的首次访华,此行的目标与巴厘岛两国元首会晤大致相同: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在高层中就重要问题进行坦率交流,以避免冲突。据彭博社报道,美国贸易代表戴琪15日在新加坡举行的彭博创新经济论坛上表示,这次会晤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中美元首都责成各自团队继续进行沟通,双方将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观察技术,刘广经常会跑到东北的一些大农场。“连续三年,农场的收割全是我从东北调的大型收割机。这些收割机收割量大,价钱便宜,每亩地可以给老百姓省二十块钱。其次,它可以降低作物的浪费和损失率”。现在,他成了农场里名副其实的“技术派”。

童郁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