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科技融合再现“纹”脉传承

来源: 中青网
2024-06-01 16:30:39

  中新网北京5月31日电 (记者 应妮)以现代科技与艺术语言沉浸式呈现中国传统服饰文化魅力的《智绘华彩·“纹”脉传承:中国传统服饰文化AIGC共创美育展》日前在京开幕,为广大市民献上一场艺术与科技的视觉与文化盛宴。

  此次展览以北师大艺术科技融合创新中心的研究成果为依托,以中国封建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十二章纹”为切入点, 将中华传统服饰纹样图案放大、重构,通过“锦绣华章”“天人合衣”“数字再生”三个展区,直观表现了十二种纹样与传统服饰、礼制的联系,生动展现了中国艺术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命力。同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科技融合创新中心与协同单位基于对中国传统纹样数据集的标注和处理,形成国内首个中国传统纹样人工智能大模型。展览中,观众可以通过该模型交互体验,生成自己独一无二的纹样作品,让观众感受传统纹样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与人工智能协同创作的新体验。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艺术科技融合创新中心主任肖向荣是该展策展人。他表示,此次展览与东城区合作举办,在“共创美学”观念下,依托艺术科技融合创新中心的研究成果,放大并重构中华传统服饰纹样元素,将“双创”精神落实到产学研一体化运转机制的创新探索。秉承将青春活力融入首都文化建设思路,以沉浸式数字展览形式将美育深入社区,对区域文化服务建设、高质量艺术创意人才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2年度资助项目,展览由北京师范大学、东城区委宣传部共同主办,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科技融合创新中心承办,将持续至6月13日。(完)

  高中生张佳怡说,Moss代表了高度智能,如果它在下一部科幻电影中尽一切力量去毁灭人类,利用人类对科技的高度依赖作为它最有利的武器,来抨击“有人类的人类文明”。那么此时人类在努力反击的同时,也能深刻意识到人类最终不能高度依赖科技,应适当开发科技。

  萧石月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的档案背后,是一个关于同胞兄弟因为选择不同信仰而分道扬镳的故事。张翼鸥向记者介绍,萧石月1900年出生在湖南衡阳一个家境不错的家庭,最初在三哥萧同兹的介绍下加入湖南劳工会,并到纱厂车间当劳工。萧石月在长沙地区从事工人运动,逐渐坚定了革命的决心,而萧同兹则背弃了对革命的理想,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成为蒋介石集团的重要成员。

  有业内人士指出,银行采用这类模式可以很大程度上突破本地存款的界限,通过各类社交关系网,以相对隐蔽的方式拓展异地客户。

  挣扎过后,少年归来,破茧成蝶。

  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显示,“熟人推荐”和“短视频/直播平台”是当前蓝领最主要的求职方式。其中蓝领劳动者通过“短视频/直播平台”求职的比例相比一两年前增幅达12.4%。

  倪闽景认为,基于目前技术发展的现状,教育改革亟待做出重大调整。首先是要培养出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有正确价值判断能力的人,而不再是以获取特定知识为目的的人。“我认为最基础的人文、科技和数学知识依然重要,因为其中蕴含了大量价值判断、思维工具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编程思维、模块思维、批判思维的学习内容急需要补充。”倪闽景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许欣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