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著名学者俞樾《春在堂日记》手稿本在杭州首发

来源: 新浪财经
2024-05-31 07:23:20

  中新网杭州5月30日电 (张斌)5月30日,纪念俞樾任诂经精舍主讲一百五十六周年暨《春在堂日记》(手稿本)首发仪式在杭州俞曲园纪念馆举行。

  当日,《春在堂日记》收藏单位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岳庙管理处(连横纪念馆)与出版单位浙江摄影出版社,以及临平俞樾纪念馆、德清俞氏文化馆等俞樾纪念单位同仁共同见证书籍付梓。

  俞樾是清末著名学者,以“通经致用”为学术宗旨,重校勘、通训诂,由经学旁及子学、史学,是汉学在晚清得以恢复性发展的一位关键人物,被陈寅恪誉为“一代儒林宗硕,湛思而通识之人”。俞樾也是西湖文化名人,终身从事教育,自清同治七年(1868)应浙江巡抚之请,俞樾主讲西湖诂经精舍达三十余年,继承发扬阮元尊经崇汉的治经思想,被誉为“门秀三千士,名高四百州”,培养了章太炎、吴昌硕等一大批杰出弟子。

  《春在堂日记》手稿为目前所见唯一的俞樾日记原稿,一直由俞氏后人世代珍藏。1999年,俞曲园纪念馆在孤山落成,俞樾玄孙女、俞平伯长女俞成特地携《春在堂日记》手稿来杭,代表俞樾后裔捐赠给馆方。获赠手稿后,岳庙管理处悉心保护,唯一一次展出是在2017年杭州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今年,《春在堂日记》手稿成功入选 杭州市级国有博物馆“镇馆之宝”,进一步印证了其价值。经悉心谋划,为最大限度保留原真性,《春在堂日记》手稿最终以原稿影印的方式“全景”面世,原汁原味呈现手稿真迹与后学历次题识。

  《春在堂日记》记录了俞樾自清同治六年(1867)至光绪二年(1876)的人生经历,而此十年,正是他掌教孤山诂经精舍期间。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所长徐立望介绍说,俞樾日记字迹在楷隶之间,精谨端严,字里行间贯注朴学精神。此外,日记记载简约,并非学术札记,亦不臧否人物,但信息丰富,对俞樾和清代学术文化研究价值极大,比如其中展现书信往来,迎来送往,反映晚清社会和学术网络;展现著述及刊刻情况,丰富著述信息;展现家庭生活和日常所遇,见证士人世俗百态。

  花落春仍在,美誉垂千古。俞樾潜心治学、教书育人,是国学传承发扬的典范人物,更以西湖为题材撰写了数量可观的诗文、楹联、题刻。《春在堂日记》(手稿本)影印首发,为世人重新揭开俞樾研究篇章。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岳庙管理处(连横纪念馆)负责人沈飞达介绍说,此次《春在堂日记》(手稿本)首发出版是践行“让文物活起来”这一历史使命的举措。希望与读者一起,阅读俞樾,走进西湖文化名人的世界,赓续传统文化,共同谱写西湖文化遗产的当代华章。(完)

  “我们老师很直白地告诉我们,他不喜欢带我们这些专升本的学生,只是学校有政策,老师要负责”,专升本毕业两年的广东学生杨力(化名)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一是人生态度的契合,即个人的价值观与生活态度是否与工作要求、标准保持一致,特别是个人价值能否在工作中得到实现,个人能否在工作中有精神上的收获感与满足感。二是发展预期的契合,应从长远角度审视工作的意义,注重个人成长性,尤其是自己能否从初次就业中认识社会、积累经验、提升自我,从而实现真正成长。三是互动环境的契合,重点衡量自己的性格、处事方式能否适应所选择的行业、单位、平台、团队,良好的人际互动与环境将使得工作事半功倍。四是生存需要的契合,也就是个人短期内看重哪些物质回报,究竟是争取更高的工资,还是注重职业的隐性福利,如住房、保险、假期等等,关键还是要认清个人的潜在付出与工作的实际价值,列出优先级,切忌贪多,做好权衡取舍。

  其中,水害是最为严峻的考验。大气降水会对石窟外立壁造成直接的冲刷,并透过山体累日渗透,同时可能导致地下水上升;窟内外温度变化导致的干湿交替会出现大量的凝结水;水中的盐碱等成分也会加速石窟的风化。而且水害的破坏力不只停留在佛像表面,而是会波及到整个岩体。

  “如果有机会我想去尝试端茶倒水的服务行业,或者做个外卖员,去体验服务别人的感觉。”当聊起自己未来有可能的“跨界”尝试时,杨力维的天马行空很容易让周围的人跟不上节奏。

  鉴于东南亚地区购买力较低,李大千计划投入更契合东南亚市场的、性价比更高的产品。从去年开始,菠萝君在东南亚Lazada、Shopee两大平台上线,不过一开始处于“增收不增利”的状态。“东南亚利润相比东欧和日韩要低,加上平台费用增加,前几个月处于负利润的状态。”

  2023年2月14日,中国足球协会主席、党委副书记陈戌源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体育总局纪检监察组和湖北省监委审查调查。

吴家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