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很多发展经验值得学习”

来源: 中文网
2024-05-31 18:48:02

  “我认为,两会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扇窗,我想通过自己的报道,让印度尼西亚人了解真实的中国。”11日下午,印尼《共和国报》记者卡姆兰·迪卡玛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当天13时许,距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会开始还有2小时,卡姆兰就来到人民大会堂,希望抓住最后的发稿窗口,多采访一些参会的全国人大代表。

  这是卡姆兰第一次报道中国两会。几天前,他专门从雅加达赶来。卡姆兰已发了5条报道,有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外交政策的文字稿,也有展示北京风土人情的视频。

  中国两会,世界关注。1000多名来自港澳台和外国的记者报名采访两会,约占两会记者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中国近年来致力于战胜贫困等发展经验值得学习。对于拉美人民来说,这是很好的榜样。”巴西劳动者电视台记者毛路说。

  毛路注意到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逐年增多。“我们特别钦佩中国的科技进步,中国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发先进技术。”

  “记得在四川代表团‘开放日’,一位代表讲以前坐火车回家要11个小时,现在通了高铁只要几小时。”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广播电视台记者阿布巴卡尔说,他也体验了高铁,确实舒适便捷,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百姓的生活水平。

  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很多外国记者在报道中国两会时普遍关注的话题。

  来自捷克《我们的真相》周刊的记者赫列娜·科乔娃两会前夕已在中国采访了几个月,看到中国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并愿意分享科技成果,她由衷地说:“我为你们点赞!”

  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对外开放政策……第一次报道两会,马拉维国民出版集团记者苏兹戈可以一口气说出好几个中国两会热词。

  “你用的是什么软件?语音直接转成了文字,太神奇了!”埃及尼罗河电视台记者艾哈迈德见到中国同行采访用的录音设备问道。他来过中国3次,每次都觉得很不一样,总有新事物让他开 眼界。

  纳米比亚《密友报》记者乌阿瓦泽等多位记者都认为,中国的领导人有远见,不只看眼前增长,还规划长远,考虑百姓福祉,这很值得学习。

  不少外国记者说,两会之后他们还想去中国其他地方走一走、看一看,更全面地了解中国。

  保加利亚《言论报》记者塔尼亚·格卢赫切娃,把去年在中国采访的经历写成一本书《4个月22小时》,“西方一些人对中国有偏见,希望我的书帮助大家看到更真实的中国”。

  这次报道中国两会,塔尼亚在微信朋友圈发了参加外长记者会、穿汉服的照片,还用英文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中国人将古人智慧运用到当代政治决策中。在这里,历史与现实交汇,中国总是致力于同各方一起,推动和平、对话。为什么中国能在解决国际问题上扮演关键角色,因为中国总是用沟通而非武力解决问题。”

  (记者熊争艳、郑明达、许可、朱超)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此次赴土耳其参与救援的18名队员分别来自厦门、三明、南平等福建各地,多数队员有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救援经验,多名队员还曾参加过尼泊尔地震救援、斯里兰卡洪灾救援等国外救援行动。

  此外,深度挖掘充分解读而不“失范”“失序”。既要把“陈情”和“说理”有机结合起来,依托涉藏智库、专家学者、代表人士等拓展对外发声的学理深度和学术厚度;又要把“目的”和“手段”辩证统一起来,拿捏好分寸、掌握好火候、控制好力度,真正实现让该热的热起来、该冷的冷下去、该说的说到位。

  实训基地建成后,将彻底改善技工学校实训场地不规范、工位缺少、职业技术教育实训能力弱、教学质量低等问题,可满足更多农牧民来校学习,进而提高自身技能与素质。在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同时,还可促进当地农牧民就业增收。

  <strong>二、《办法》制定的背景是什么?</strong>

  碰上阴雨天气,能见度很低,站在都安隧道入口处往里看,只能看见十来米的距离,再往后便被黑暗完全吞没。隧道内伸手不见五指,探照灯带来的光线仅能提供前方几米的视距,黑暗使得整个隧道空间显得格外压抑。

  新华社贝鲁特2月10日电(记者刘宗亚)黎巴嫩看守政府农业部长阿巴斯·哈吉·哈桑10日表示,美国的制裁无法阻止黎巴嫩向邻国叙利亚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廖婉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