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高效办成一件事”,政务服务更贴心

来源: 海外网
2024-06-12 00:02:44

  【光明时评】

  作者:吴晓林(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基地研究员)

  在这个效率至上的时代,政务服务的高效运行成为衡量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尺。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8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实施意见》,从企业信息变更“一次办”、企业注销“一网办”和开办餐饮店“一体办”等方面,推动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部署落地见效。

  事实上,“高效办成一件事”的理念和措施已经在一些地区先行先试,并取得显著的成效。例如,北京市通过接诉即办这“一根针”,穿起城市治理“万条线”,打通了民众表达民意和解决诉求的便捷通道。上海市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高效处置一件事”,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实现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的在线处理,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和透明度。深圳市推出“@深圳-民意速办”平台,建立起“24小时诉求快速响应”机制,推动市民群众的诉求以及所反映的突发情况得到快速解决。武汉市上线推广“一事联办”,让更多企业和群众享受“套餐式”办事服务,变多次跑为一次跑或不用跑、变多头办理为集成办理,有效减少群众来回跑腿时间。这些成功的实践启示我们,对准老百姓急难愁盼的小事,减环节、缩周期、优流程、降成本,才能最大限度地便企利民。

  “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基础是实现数据共享。加强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这一点对于实现部门间的高效协作具有重要意义。正所谓“百姓 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只有打通政务数据、打破信息孤岛,推动一网通管、一网通办、一件事并联办,才能让数据信息尽情流通,做到让民众方便快捷办理业务。政府部门要建好一体化政务平台,实现政务数据应享尽享,提高一网贯

  “高效办成一件事”关键在于政府部门的高效协同。过往的经验表明,如果没有很好的部门协同,那么“一件事”极有可能办不成、办不好,政务服务平台反而成了摆设,甚至消耗大量社会资源,降低政府公信力和公众满意度。这方面,北京、深圳、烟台等一些城市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启示,通过全流程闭环的诉求收集、分拨、处置平台以及力求细化的职责清单,从过去以部门定责转向以事件定责,确保“一件事”能够精确到岗到人、部门协同联办,避免部门扯皮、平台空转,最终实现办事高效。

  从根本上讲,“高效办成一件事”折射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需要引入公众视角进行场景建构。这就要求把办事主体作为中心,提升企业、公众的办事体验感、舒适感和获得感。当前,推进政府服务线上线下融合互补,是数字化转型期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地方政府既提升线上办事的效率,让群众点点屏幕就能办成事,又推进服务窗口的亲民化改造,提升线下窗口人员的亲和度和服务质量。同时,要认识到线上办事不是万能的,对于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要予以充分关照,提供集成式服务、一站式服务,引入市场和社会力量,推动“帮办、代办”服务。

  “高效办成一件事”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也需要企业和公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推动政府部门积极改革,优化办事流程;企业诚信经营,遵守法律法规;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遵守社会规范。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定能构建一个高质量的政务服务环境,让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更好保障。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月6日电 (记者 应妮)连续两年,中国歌剧舞剧院践行《舞上春》“线下演出+线上演播”并举的双演模式,将舞蹈演员训练考核课搬上舞台,打造出令人惊艳的“最美考试”。在此之上,还努力探索线上演艺路径与方式,给《舞上春》再叠加一抹创新之春意。据悉,从2021年到2022年,《舞上春》的全网曝光量合计超2亿。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北京1月6日电 (刘文文)中国国家邮政局副局长陈凯6日透露,全国快递员上岗率已经达到94.9%。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疫情影响,浦东新区2022年经济运行呈现“平稳开局、深度回落、快速反弹、持续回升”的V形态势,预计GDP增长高于全市2个百分点左右,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6%、达到1.33万亿元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完成3000亿元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完成1192.5亿元,实到外资增长3%、完成110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达到2.43万亿元,发挥了全市经济稳定器、压舱石和动力源作用。

  <strong>“中国的防控政策科学有效”(国际社会看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strong>

  <strong>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建设美丽中国</strong>

  2023年

吴美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