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最新研究称,有证据表明南美兽脚类恐龙受骨病困扰

来源: 香港文汇网
2024-06-15 13:30:48

  中新网北京1月31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BMC生态学与演化》(BMC Ecology& Evolution)1月31日在线发表一篇古生物学研究论文称,研究人员通过对3种不同的南美洲兽脚类恐龙的3个化石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兽脚类恐龙(一类两足食肉恐龙)可能患有由关节炎或先天性畸形等疾病引发的骨病。

  这项研究发现为兽脚类恐龙非外伤引起的病症提供了新证据,同时还表明,不同类型的兽脚类恐龙可能因为生活方式不同,而各有不 同的易受伤害和易患疾病。

  在本项研究中,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香港中文大学和阿根廷国立内格罗河大学Mattia A. Baiano与同事及合作者一起,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骨骼组织学分析,研究了3组兽脚类恐龙的化石遗骸——分别来自加氏奥卡龙、迷雾啮王龙和柯氏基尔梅龙,它们均生活在白垩纪晚期(距今约9000万至7000万年前)的南美洲。3个物种均为阿贝力龙科的兽脚类恐龙,这类恐龙的典型特征是前肢极短,头骨深且有力并常生有冠、角等骨质装饰部位。

  论文作者介绍说,CT扫描显示,加氏奥卡龙遗骸尾部的根部有两块融合的脊椎骨,但没有常见的病理特征,如骨刺(骨质增生)或病变,这种融合是个体孵化前就已形成的先天疾病;迷雾啮王龙样本也在其尾部中段和近顶端处的两组椎骨中显示出病变,有几节椎骨彼此部分融合,并有骨质增生的迹象,这可能是一例炎症性关节炎。

  本项研究发现柯氏基尔梅龙样本的胫骨有不规则骨形成的迹象,这是兽脚类恐龙体内承重骨骼的一种罕见病症。对此,论文作者排除了感染的可能性,但无法确切给出导致这种病症的原因。

  论文作者还查阅了兽脚类恐龙病理学的相关文献,发现不同种类的兽脚类恐龙和不同伤损、疾病之间的关联规律:阿贝力龙科兽脚类恐龙与骨骼炎症(骨髓炎)有正相关关系,表明感染在这些物种中相对常见。暴龙科恐龙遗骸与骨折呈负相关,但与头骨上的咬痕呈正相关,表明这些物种常有打斗等攻击性行为。不过,在异特龙科恐龙遗骸中观察到的现象则正相反,高比例的骨折表明这些物种的生活方式是积极捕食。

  论文作者总结认为,综合他们这些研究发现,可为理解不同兽脚类恐龙所面临的疾病或伤损提供新的见解。(完)

  美联社报道称,亚拉巴马州奥托加县应急管理部主任厄尼·巴格特12日说,当地多处房屋中的6人在风暴中丧生,另有至少12人受重伤。佐治亚州巴茨县验尸官莱西·普鲁说,暴风雨期间,一棵树倒在当地一辆汽车上,导致车内1人死亡。

  ●办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学术期刊,协调推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报道。

  记者了解到,“草萃华香”黑猪个体均匀,毛色纯黑,耐粗饲,是具地方特色的品种与广东本地黑猪进行杂交配套育种而成。

  <strong>指引全文</strong>

  做完检查后,老人们分别领取了中药香囊。医护人员介绍,这是根据官方就诊指南中的药方做成的香囊。其他药剂由养老院分发给有需要的老人。

  刘海涛指出,春节假期临近,预计口岸将迎来人员出入境高峰。国家移民管理局已经部署各级移民管理机构,实施“三个加强”的措施,全力保障通关顺畅。一是加强通关查验组织保障。备足警力、开通通道,优化勤务组织,强化动线管理,提高查验效率,确保人员、车辆顺畅通关,中国公民出入境通关排队不超过30分钟。

陈嘉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