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隋晓飞:太极白龙球缘何在欧洲“圈粉”?

来源: 参考消息
2024-05-31 22:02:59

  中新社柏林5月31日电 题:太极白龙球缘何在欧洲“圈粉”?

  ——专访欧洲太极白龙球总会会长隋晓飞

  中新社记者 马秀秀

  6月初,欧洲太极白龙球总会将在德国黑森州的本斯海姆,迎来2024年年度集训活动。届时,来自不同国家和种族的太极白龙球爱好者将齐聚一堂,切磋技艺、交流动态。

  欧洲太极白龙球总会会长隋晓飞2005年将这项运动引进欧洲。太极白龙球和中国太极有何关系?自进入欧洲以来,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何以在欧洲不断“圈粉”?近日,隋晓飞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可否分享您和太极白龙球的故事?是什么促使您将其引入欧洲?

  隋晓飞:我和太极白龙球结缘与我父亲有关。我父亲于20世纪80年代来到德国,他对中国武术、太极拳、中医养生等方面很感兴趣,并把这种兴趣变成了职业。就德国而言,关于太极拳和气功的大部分启蒙是由他推动的。在这一背景下,我2003年在中国通过父亲引荐,结识了中国柔力球发明人、山西晋中的白榕老师。

  由于我是在德国长大,本身对球类运动就特别感兴趣,小时候尤其喜欢踢足球,也很喜欢打乒乓球、羽毛球。在中国看到这项被称为太极柔力球的运动后,我被这项运动中“引”和“发”的动作深深吸引。于是我师从白榕老师,学习了约三四年的时间。

  2005年,我们就开始推动在德国成立太极白龙球协会,也邀请白榕老师过来讲课。我决定将这项运动引入欧洲的初衷其实很简单,因为当时练习太极拳或气功的人群在欧洲只是很小的群体,可以说还比较冷门,大家对此也不甚了解。我想,如果将球的元素融合其中,可能会更好传递出中国以柔克刚、阴阳合一的传统文化思想。

  中新社记者:太极白龙球与中国太极的关系是怎样的?它在欧洲的发展如何受到中国及西方文化的影响?

  隋晓飞:太极白龙球在理论和核心意念上,与太极拳以柔克刚、阴阳合一的理念吻合,其中包括通过一系列连续的柔和肢体动作、通过意念来带动整个呼吸及节奏等。

  当西方人看到这项运动时,在没有任何讲解情况下,很多人都会联想到,这是不是太极拳和网球的结合体,然后通过进一步观察,发现两人在切磋过程中,没有任何打击、对抗,也能互动得很好。因此说,这项运动 结合了西方的器材,也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就名字而言,太极白龙球在欧洲发展也有“因地制宜”的因素。在中国本来被称为太极柔力球,但我们发现,如果将“柔力”一词音译过来用“Roli”推广,容易被西方人联想到“轮椅”一词,从而被误认为这是一项适合残疾人的运动。所以,在跟发明人白榕老师沟通下,我们将这项运动在欧洲命名为“白龙球”。首先白龙和白榕听起来有点相似,而且龙的形象也代表这项运动的适应力和多元化。此外,“白龙”发音也比较容易。

  中新社记者:您如何推动太极白龙球在欧洲发展?目前该项运动在欧洲的发展状况如何?

  隋晓飞: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推广过程中得到了很多铁杆粉丝的支持。2008年,我编写出版了德文版太极白龙球教程,从文化背景、运动原理和理念等介绍这项运动,成为系统化教授太极白龙球的教材。此外,通过DVD等媒介手段,我们吸引了一些体育老师、运动教练等群体的兴趣和关注,他们作为使者再进行传播。后来,随着互联网加持,我们在欧洲不同国家收获了一些粉丝。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太极白龙球已经传到法国、意大利、荷兰、葡萄牙、奥地利、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家。

  我们还组织举办了六届欧洲太极白龙球锦标赛,按照西方标准来推广赛事。我们将这项运动定位为更适合全民健康的运动,以兴趣爱好为主。每年我们会举办交流会,邀请不同国家的人前来切磋。比如每年10月的第一个周末,是我们选定的世界太极白龙球日,线上和线下都会举行活动。

  根据器材销售数量来看,在欧洲约有20000人至25000人进行这项运动,其中大多是知识分子,以老师、医生居多。他们往往愿意接受新鲜事物,能领略到这项运动的美,并能认识到其对健康的好处。

  中新社记者:欧洲太极白龙球总会在促进中外体育交流方面作出了哪些努力?未来发展目标是什么?

  隋晓飞:自成立以来,欧洲太极白龙球总会每年都会举行培训班,大家借此机会得以提高技术、交流新动态。疫情期间,培训班曾改为在线举行,2023年得以重启。多年来,总会一直与中国不同相关机构保持联系,积极承办和组织国际赛事。还通过不时更新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等,以文图视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这项运动,目前传播语言涵盖俄语、德语、英语等。

  从长远角度来说,我们还是希望,太极白龙球有朝一日能成为奥运会或其他世界级体育盛会的项目。对此,我们也在尝试制定相应规制。从比较近的目标来看,我们希望欧洲每个国家都能设立分会,为这项运动在欧洲发展搭建起更为完备的组织和架构,将这项运动系统、持续地发展下去。

  中新社记者:您认为体育交流对增进不同文化间相互理解有何作用?您对中外体育交流的未来有什么展望?

  隋晓飞:体育无国界,对不同国家和族群间交往,往往发挥着和解或很好的破冰作用,因为体育需要互动。参加我们太极白龙球欧洲集训活动的学员和培训员,也往往来自不同国家。中国人想学习德国的足球,德国人想学习中国的乒乓球,民间体育交流便是增进两国相互了解的途径。通过互动参与,双方可以增强对对方民族文化等方面的认知。

  我希望每个国家未来都能够将更好、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入到体育交流活动中。因为目前很多资源是以投资性质为主,不利于体育运动的普及和开展更广泛层面的国际交流。只有交流互动起来,才能更好地增进相互理解。(完)

  受访者简介:

   隋晓飞,欧洲太极白龙球总会会长。2003年师从太极柔力球发明人白榕,并将太极白龙球引入欧洲,目前主要负责组织策划宣传中国运动文化和促进中欧体育交流互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党的二十大要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01/51/3690959667800096991.jpg" alt="" />

  "那些想孤立像中国这样的经济大国的人实际上是在孤立自己。这背后有一些地缘政治原因。但这不会持续太久,”埃弗林表示。“那些批评中国的人可能是害怕后疫情时代中国的回归。”

  法国巴黎法中友好协会副主席利亚齐德·本哈米指出,过去一年,经过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都取得瞩目成就。当下,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表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加强合作、促进发展的决心,世界期待中国在和平、发展、创新等重要议题上作出新的贡献。

  面对疫情反复延宕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带领中国交出一份又一份世所瞩目的精彩答卷。

  为支持河套深圳园区发展,不仅深圳市政府出台相关措施,福田区还相应出台基础研究“政策包”,与港方一同出台深港“联合政策包”,联合吸引全球高端人才;推出选题征集制、团队揭榜制等五大创新机制;围绕香港与内地科研合作的难点痛点,形成涵盖“五流四制”(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和法制、税制、科研体制、园区管理体制)的系统化、集成化政策框架体系。

李宏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