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运载千秋|江苏扬州:古运河“原点”重生

来源: 36氪
2024-06-21 22:37:48

  6月18日,时近正午,扬州运河三湾之畔,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游人如织。

  “今天排队算好的了,要是周末和节假日,从馆内检票口到展馆的大门口,几十米的长队,都是人。”孙玉霞是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一名保洁员,在休息的间隙,她比划着博物馆假日排队的盛况。

  作为大运河原点城市和联合申遗牵头城市,扬州近年来陆续策划文保项目近百个,三湾片区当属其中最亮眼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这座“流量之王”便坐落在这里。

  作为这里的原住民,孙玉霞依然记得当年的境况:“工厂一开,排烟放气,我们门窗都不敢开,河里垃 圾成堆,污水四溢,洗拖把都嫌脏。哪里有什么游客呀,本地人都想趁早搬出去!”

  2010年初,扬州将规划建设三湾项目确定为改善扬州东南片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民生工程,运河三湾由此迎来了第一次“重生”。

  “断腕”第一步,拆迁化工厂,89家工业企业相继关停搬迁。随着680亩湿地的退耕及修复,扬州对三湾以及周边七里河进行环境治理和提升,运河故道疏浚,建设基础设施,三湾的命运得以改变。2017年9月,运河三湾全新亮相,曾经的城市疮疤变身为风景秀美的生态湿地。

  尝到了生态“甜头”的扬州,利用牵头申遗成功的契机,更大力度地开展运河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目前全市各级各类文保单位达542处。

  但对于扬州来说,这些还远远不够。

  “运河之于扬州意义非凡,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赋予的宝贵文化遗产,是镌刻在我们这座城市骨子里的基因。申遗成功后,运河更是赋予了扬州更多的使命和责任。”扬州市文广旅局党委委员、市文物局副局长徐国兵说,“保护是最基础的,如何把大运河文化传承下去,是扬州永恒探索的课题。”

  随着申遗成功,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利用进入新阶段。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落地,让运河三湾迎来了第二次“重生”的契机。

  经过两年时间的建设,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2021年6月正式开馆。新唐风建筑的展馆,数字化技术带来的互动体验感,不仅全方位展示了大运河的千年底蕴,也“长”在了市民游客的审美点上。馆内设置的非遗展位、组织策划的系列展览,发挥了博物馆教育的文化特性,也成为游客“触摸”运河文化的窗口。

  如今,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已升格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累计接待线下观众830多万人次,成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标志性工程。

  “网红博物馆”成为扬州旅游的新流量密码后,如何变人流量为经济增量?运河三湾第三次“重生”已经在路上: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围挡施工的东侧片区,聚焦文旅消费的商业街区正拔地而起。

  古运河三湾,是先人让运河拐三道弯而行,打造出的安全航道,彰显的是治水的智慧;今日的三湾,是扬州在运河“原点”处不断“蝶变”并迎来古运新生的舞台。成功申遗十年来,扬州“运河十二景”串珠成链,古城更新项目层出不穷,运河造福人民的故事不断书写,运河文化赋予扬州市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多。

  贾法里指出,由于西方的制裁,叙利亚在应对强震灾后救援方面遇到困难。“联合国昨天才派出首支人道主义援助车队前往叙利亚。不幸的是,西方将一切政治化,甚至是人道主义援助。试想一下,我们的救护车甚至都没有燃料来运送伤员,而美国却一直在偷窃我们的天然气和石油,并将其运送至第三国。”

  “为确保今年小麦丰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农户掌握小麦春管技术要领,目的就是让农户尽快实现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转变,为小麦科学种植补齐技术短板。”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安阳县47.6万亩小麦的春灌工作正在科学指导下有序进行。

  三亚市酒店入住率同样居高不下。三亚海棠湾红树林度假酒店总经理沈伟表示,自2022年12月中旬起,酒店的入住率逐渐上升,特别是元旦以后,入住率都在95%以上,其中家庭游居多。“有510间房,每天600名左右小朋友用餐。”

  重型越野轮胎吊调试工杨森兴致勃勃地对记者讲述:“最具考验的是太空舱的拼接,它不是整体造型而是拼接出来的。拼接它时需要吊车的平稳性和精准度,现场施工人员多、空间狭小,吊装危险性大。减少拼接次数就是降低风险。”说到这里,杨森充满了自豪。

  明牌珠宝不只脚踏房地产市场,还看向了光伏行业。2月4日,明牌珠宝发布公告称,拟在柯桥经开区管委会管理区域内投资建设日月光伏电池片“超级工厂”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00亿元,总用地面积约380亩,其中项目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

  近日,记者走访了河坊街。来到街区,一股古色古香的氛围迎面扑来,火红的灯笼、青白色的骑墙、明晃锃亮的牌楼,街上的胡庆余堂等百年老店,都让这里古意盎然。

黄淑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