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此简书——睡虎地秦墓出土简牍”展开幕

来源: 中青在线
2024-06-18 13:11:12

  中新网武汉4月30日电 (梁婷 黄敏)“惠此简书——睡虎地秦墓出土简牍”展览30在湖北省博物馆南主馆开幕。展览共展出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和木牍29件,同时还展出了竹简主人“喜”的3D复原头像,系最新科技考古研究成果。

  睡虎地墓地位于湖北省云梦县县城西部。1975年11月至1976年1月,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掘了12座秦墓,墓葬时代属于战国末到秦代。其中11号墓出土1000余枚竹简,4号墓出土两件木牍,这是中国最早发现的秦简牍。

  此次展览包括三部分,“秦简重光”介绍睡虎地墓地的基本情况以及简牍的出土情况;“惠此简书”对简牍内容做了简要介绍;“江汉入秦”则展示了秦简牍出土在湖北地区的历史背景,及其反映 的社会状况。

  竹简大部分是秦的法律和文书。其中,《秦律十八种》竹简发现于墓主骨架右侧,共201枚。这类简的每条律文末尾都记有律名或律名的简称,整理者命名为“秦律十八种”,是秦国所制定的关于农业、粮仓、货币、贸易、徭役、置吏、军爵和手工业生产等方面的各项制度。

  木牍是出征士兵写给家人的书信,书写时间为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家信。信中讲述他们从军到淮阳,向家里问候和要布、钱等事,反映了秦统一六国战争中的一些情况,有助于了解当时的家庭结构、军事制度和军事形势。

  睡虎地墓地出土的秦简牍保存比较完整,字迹清晰,内容广泛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为研究战国晚期至秦代的历史提供了前所未见的丰富材料。

  该展览将展出至6月30日。(完)

  无数挺身而出、迎风逆行的志愿者,奔忙在抗疫一线,在网上、在线下全面搜集百姓的困难和需求,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一袋米、一捆菜、一盒药,物虽平常,皆是温暖。

  携程平台数据显示,元旦假期,90后00后出游占比同比增长36%,亲子游出游占比增长41%,银发族出游占比则降低53%。90后00后消费潜力也不容小觑,在高星酒店订单中,这部分群体订单均价的同比增速最高,达到37%。

  很快,村里通上了电、水,有了网络信号,和外界连接的大门被打开,村子成为网红村。仅2019年,来爬钢梯的游客就接近10万人。2014年,村里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还不到2000元,2019年已超过6000元。而到了2020年,贫困户迎来了更大的喜事儿。

  强军兴军的伟大征途上,我们是奋斗者,也是追梦人。未来,既有荆棘也有鲜花,既有浅滩也有深流,既有坦途也有峻岭。我们坚信,只要一往无前跑下去,所有的付出和努力,终会被时间犒赏。

  据了解,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国新疆与RCEP成员国经贸合作潜力巨大,RCEP的生效实施,将有利于促进新疆对外贸易、深化产业链国际合作、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访机场车站,生机勃勃好活力。

蒋湘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