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态环境文化周开幕 将展示京津冀生态环保协同十年成效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2024-06-02 16:45:03

  中新网北京6月1日电 (记者 陈杭)1日,第十一届北京生态环境文化周(下称环境文化周)在京拉开帷幕,将持续至6月7日,围绕“携手同心 为美丽北京加油”主线,集中推出百余场线上线下生态环境主题宣传和公众参与活动,包括举办“十年踔厉奋发 十年蝶变跨越”京津冀生态环保协同十周年成效展,全面总结京津冀三地生态协同发展成就。

  本届环境文化周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等8家

  开幕式现场,《携手同心 美丽京津冀》主题宣传片拉开了环境文化周活动的序幕。十年来,京津冀三地深入贯彻落实协同发展战略,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紧密协作,交出了亮眼“成绩单”。2023年,京津冀三地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降幅为六成左右;重污染天数均大幅削减、优良天数大幅增加;水环境全面消除劣V类断面。

  开幕式上,四位亲历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进程的环保工作者分享了他们的“协同故事”。其中,来自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综合执法总队的朱洪涛分享了自己的“协同愿望”:持续深化科技应用和精准执法,将新技术、新系统,覆盖到三地的交界区域。朱洪涛表示,希望将来能提炼出足够成熟的执法经验,实现小片区链接大片区,构建起京津冀智慧化生态执法网络。

  开幕式上,著名画家、雕塑家袁熙坤,游泳奥运冠军钱红被聘任为新一届北京生态环境公益大使。袁熙坤一直致力于通过艺术手段传递环保理念,钱红积极参与公益绿跑、义务植树等活动,成为绿色奥运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作为北京生态环境公益大使,袁熙坤和钱红表示,将通过拍摄生态环保公益宣传片、参与生态环境主题活动等方式,带动更多市民关注生态环境,践行绿色低碳生活。

  环境文化周期间,“我爱地球妈妈”北京市中小学生生态环保演讲比赛决赛将于6月2日在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中心举办。届时,经过市区两级选拔脱颖而出的45名中小学生,将围绕“共享美丽北京 共建绿色未来”主题进行演讲,以青少年的视角讲述他们的生态环保故事,展现首都青少年参与美丽北京建设的青春风采。

  “十年同行·京津冀生态环保协同”主题活动将于6月5日在北京通州大运河畔举办,邀请市民、专家及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部门,共话京津冀生态环保协同十年成效。

  北京生态环境文化周自2014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十一届,开展各类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实践活动百余项,受众近千万人次,为公众了解、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搭建了丰富的平台,成为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共同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纽带。(完)

  南昌市2023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满分60分,计入中考总成绩,<strong>取消耐力跑作为必考项目,将耐力跑纳入选考项目</strong>。考生选取两个项目参加考试,每个选考项目各占30分。

  根据浙江省统计局数据,202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为4826万人,农村人口为1751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城镇化率)为73.4%。这距离《共同富裕实施方案》的要求尚有差距。

  在26人中,国防部部长李尚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是“新面孔”。其中,郑栅洁此前担任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早在六七年前,郑永春便开始关注中学地理课程的争议。他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学时期参加过全国地理竞赛,博士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也曾参与编写过一些地区的中学地理考题。在他看来,如果只看中国的中学地理教材,“看不出什么问题,可能觉得还挺合理的”,但国外早就将地理课改为了地球科学。

  考虑到新冠疫情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strong>类别一项目50米跑,1000米(男)、800米(男、女)、400米(女)跑,50米游泳的考试暂停,此项成绩按满分10分计算</strong>。

  “老百姓到法院是为了解决问题的,绝不是来‘走程序’的。程序合乎规范,同时能实质解决问题,案结事了,才是诉讼的目的、才能体现诉讼的价值。”

骆伦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