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背后的情绪价值

来源: 未来网
2024-06-22 19:01:05

  岁末年初,各家流行语评选令人眼花缭乱。纵览评选标准,大体聚焦社会价值和语言价值。

  流行语是生活热点的反映,人工智能的突破使“ChatGPT”备受关注,第19届杭州亚运会催红了“爱达未来(@未来)”;流行语又是民间智慧的结晶,“尊嘟假嘟”“泰裤辣”“哈基米”的谐音方兴未艾,“村超”“数智生活”“百模大战”的仿拟后来居上。

  还可以说,流行语是集体感受的风向标、大众情绪的喷涌口。“情绪价值”是《咬文嚼字》评选出来的2023年流行语之一,指的是“一个人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们对美好生活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其实,流行语本身也是有“情绪价值”的,背后的社会心理应该被思索、被共情。

  1956年,约翰·麦卡锡在“达特茅斯会议”正式提出人工智能概念。2023年,ChatGPT、文心一言等大模型应用强势崛起,可能揭开了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元年”。

  “深度学习”“大模型”“生成式AI”这些术语、概念背后,是人们对科技的崇拜、对未来的向往,也触发了对人类本质的思考。质疑人工智能,理解人工智能,用好人工智能,可能会成为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一大主旋律。

  2023年,是一个启动美好生活的年份。

  困居多年,人心思动。这一年,“想你的风”吹到了天南地北:精力旺盛的大学生搞特种兵式旅游,“我来过,我看见,我征服”,气概非凡;“进淄赶烤”有吃有玩、有实惠有温情,主打一个“全民狂欢”;忙碌无暇的城市青年搞citywalk,遛个弯、逛个街,感受日常生活的“烟火气”,把仪式感拉得满满。

  2023年,“村超”火爆异常,单场最高上座人数超6万。与之相伴,“村BA”“村排”也受到关注。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以这样的方式混搭出圈。

  对于时尚人群来说,美好生活就在日 常追求中。夏天流行色彩艳丽的“多巴胺穿搭”,秋天流行温暖治愈的“美拉德穿搭”,这一年邂逅愉悦和满足。

  2023年,是一个寻找自身社交属性的年份。

  这一年,在年轻人中传播许久的MB TI性格测试开始破圈,成为大众流行的社交标签。“i人”和“e人”是其中最重要的两种性格特征:“i人”在社交中往往会“失去能量”,一般性格内敛;“e人”在社交中通常会“获得能量”,一般性格外向。

  两种极端的社交性格,却都有各自的拥趸,恰如流行的“显眼包”和“搭子”。“显眼包”是吵吵闹闹、营造欢乐的“e人”,“搭子”则是不声不响、默默陪伴的“i人”。生活中,缺了哪一个都会失去不少乐趣。

  流行语一直有贴标签来划分人群的传统。分类虽然简单机械,但在社交活动中寻找自我定位、维系友善关系的努力一直在继续。

  2023年,是一个年轻力量展现自我的年份。

  应当看到,网络上轻描淡写的成功事迹不断放大着“幸存者偏差”,也提升了父母长辈、亲朋好友的期望值。真正落实到个体身上,却是“躺也躺不平,卷又卷不赢”的戏谑与自嘲。

  自信的人才勇于自嘲。认清自我之后,00后开始“整顿世界”的尝试。他们带着“清澈的眼神”去冲击陈规、挑战陋习,在必将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展现着勇气和力量。

  有人说,“纯爱战士”即使“应声倒地”,也比“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更加朝气蓬勃,更加充满青春的魅力。

  流行语一方面在反映社会情绪,另一方面也在影响社会情绪。当我们选择流行语的时候,不仅在投射自己的情绪,也在塑造自己的情绪。这恐怕也是“挖呀挖呀挖”这样的口水歌能大肆传播的秘密所在:“种什么样的种子,开什么样的花。”

  这种奋斗必有回报的期待之情以及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宽容之情,不仅是理想社会的通俗表达,也建构着每一个普通人美好而朴素的情愫。

  2023年,B站发布的年度弹幕是“啊?”。据统计,B站用户一共发送了超1320万次“啊?”。初看之下,这是一个出人意料的流行语。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我们的内心有疑惑,我们的生活有意外,但更多的是一起走下去的信心。就用这一声意味深长的感叹,充满期待地迎接新一年吧!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同时,涉案剧要牢牢抓住细节这个关乎成败的内核。为了能够体现时代变化,《狂飙》在场景布置、服装造型设计等细节方面的把控上一丝不苟:宏观处,能勾起不同时期过往回忆的场景设置;细微处,能看到警服汗衫的颜色变化,电脑从台式到薄显示屏的转换……在一个个“润物细无声”的细节基础之上,观众在时代坐标中找到相应的定位。

  海南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目前,海南7个海上风电示范、试验项目正加速推进各项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3个风电装备制造项目建设全速推进。据其介绍,目前海南确定的7个海上风电示范、试验项目总投资约968亿元,另外3个海上风电项目配套建设装备制造项目总投资约165亿元。

  在开展景区门票减免行动中,山东全省收取首道门票的456家景区中,375家已实施门票减免政策。其中,132家国有景区全部免首道门票,243家非国有景区实行至少半价优惠。春节期间,全省各级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1862万元,直接带动消费5366万元,间接带动消费3.9亿元。

  新华社记者谢希瑶、于文静

  其中,瑞丽市假期接待游客同比增加2142.51%,河口、金平陆地边境口岸城市旅游人次和收入快速增加,河口县共接待游客23.54万人次,同比2022年春节增幅642.87%,恢复到2019年春节的104.59%。金平县共接待游客18.89万人次,同比2022年春节增幅176.91%,恢复到2019年春节的164.55%。

  整体来看,春节假期全民航运输旅客量同比增近八成。1月28日,据中国民航局网站消息,2023年1月21日至27日(农历除夕至正月初六),春节假期七天民航运输旅客900万人次,比2022年春节同期增长79.8%。春节假期七天,进出港旅客量较高的机场有广州、深圳、重庆、北京、昆明、西安、上海、杭州、成都等主要客源地和目的地城市。

刘雅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