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迎来数字蝶变

来源: 网易网
2024-06-17 23:26:03

  中新网鞍山6月16日电 (宫旭 李晛)在鞍钢股份炼铁集控中心,整个鞍钢的铁前生产、高炉炼铁、铁水运输等流程及数据在70多米长的大屏上完全展现,仅有几名操作人员在大屏前监控、操作;在鞍钢矿业关宝山公司磨磁车间,两台巨大的球磨机高速运转,这里没有刺眼的灯光和忙碌的工人,智能巡检机器人和清扫机器人穿梭于厂房各处......

  6月15日,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辽宁鞍山 ,深入鞍钢股份炼铁集控中心、鞍钢股份冷轧厂涂镀分厂彩涂工区、鞍钢矿业关宝山公司等一批智能工厂标杆示范项目,感受鞍钢这座老钢厂在数字化转型引领下的高质量发展之

  鞍钢被誉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近年来,鞍钢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大力推动数字技术和钢铁场景深度融合,建成了齐大山智慧采矿、关宝山选矿黑灯工厂、5G+智慧炼钢、鲅鱼圈沿海绿色智慧透明工厂等一批智能产线、黑灯工厂,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刚工作时,师傅教我们通过观察铁花状态来判断高炉温度,完全是依靠个人感觉。现在,高炉的各项指标在系统里一目了然,我们可以根据数据及时做出调整。”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铁总厂生产技术室区域工程师温利罡介绍说,通过高炉智慧炼铁评分系统打出的分数,他们可以远程实时了解高炉运行情况,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鞍钢股份炼铁总厂是世界钢铁行业中单厂产能最大的炼铁厂之一,这里有8座高炉,年产生铁1800万吨。炼铁集控中心于2021年开工建设,2022年实现入驻使用,是全球最大的集成烧结、球团、焦化、高炉工序,融合生产操控、设备监测、指挥决策以及工业大数据平台的“铁前一体化智慧炼铁中心”。

  该集控中心打破了传统工艺间的数据壁垒,将分布在厂区内的28个操作室、104套控制系统全部整合融合,实现了集中控制和集中管理,劳动生产率提升了32%。通过先进的监测和分析技术,工作人员们可以实时掌握生产各环节的动态,精准预测潜在问题,极大提高了生产稳定性和安全性。

  “以前破碎工序每班次需要20多人,现在通过智能生产和检测系统,可以远程一键操控这些大型设备,每班只需要留几个人。”当日,鞍钢矿业关宝山公司智能管控中心设备副经理刘春辉带领记者走进磨磁车间,这里是名副其实的“黑灯厂房”。他说,过去,职工听球磨机的声音判断磨矿状态是否正常,现在,大数据技术把声音转化成数据,精准判断球磨机负荷。

  关宝山公司建设的“选矿黑灯工厂”,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变革,实现了选矿全流程智慧管控和设备长周期稳定运行。刘春辉说,“磨磁黑灯厂房”是建设“选矿黑灯工厂”的重点区域,直接决定公司的产量、质量。

  记者在磨磁车间看到,这里已完成智能控制系统、智能照明系统、智能清扫机器人、指标生产数字化等建设。通过ROC远程集中管控已实现无人化、智能化生产,2023年实现精矿产量176万吨,超计划1万吨。

  截至今年年初,鞍钢已累计建成集控中心27个,智能模型上线200余个,工业机器人与无人化行车200余台套,建成厚板5500、热轧2150、冷轧彩涂等20条智能化产线……

  数字化转型赋能赋智新鞍钢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鞍钢股份特厚高强度核电安全壳用钢、超薄规格深海用钢等9个产品技术全球首发,海工用钢、核电用钢、管线用钢等支撑多项国家重大工程,主体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综合竞争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完)

  阿尔巴尼斯的前任莫里森也曾宣称,澳大利亚正面临自二战爆发以来最严峻的国际局势。他同样致力于推动澳大利亚购买“远程打击”导弹,追求“强大、可信的威慑力”。

  有外企高管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各类应用给他们带来了非常大的商机。“现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技术好多都在中国生根发芽,如果不在这里跟上,就会丢失市场。”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周边战略研究室主任王俊生对深圳卫视直新闻表示:尹锡悦政府改善与日本的关系,强化与美国的同盟关系的背后,是以牺牲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作为代价的。甚至可以说,它与美国关系的强化,与日本关系的改善,有着一种“假想敌”的意味。

  在3月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2023年在外资工作方面,会在投资促进、提升服务、扩大开放、优化环境上下更大力气,努力把优质的存量外资留下来,把更多高质量的外资引进来。

  针对新冠疫情,韩国一些保守媒体和政客也跟着个别西方国家使用污名化的名称或“甩锅”中国。峨山政策研究院的一项调查显示,造成韩国民间对华认知恶化的原因中,疫情曾列在第二位。此外,部分韩国媒体不断给中国扣上“窃取韩国技术或剽窃知识产权”的帽子,或在报道中指责“中国人在韩购房置地导致房价上涨”、刻意夸大“中国人在韩国犯罪”。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派记者 张悦 环球时报记者 谷棣]当中国和韩国多地4月中旬被发源于蒙古高原的沙尘暴笼罩时,又有韩国媒体不负责任地炒作“韩国是中国环境污染受害者”,这一幕自然让人想起一些韩国人近年来屡屡“归罪”中国的做法。与此同时,多家韩国和国际机构的民调均显示,韩国民众对华好感度下降,特别是一些自称“进步”的年轻人“厌华”情绪相对更强。《环球时报》“中外民间交流系列观察”栏目组就此话题深入采访后发现,部分韩国人对华心态上的变化反映出他们尚未适应中国的快速发展及随之而来的地位变化,仍固守原有利益观和优越感,这使得他们在与中国人交往时高度敏感。中韩建交今年已是第31个年头,两国之间多领域的友好合作有目共睹,但韩国民间对华认知出现偏差让双方重视两国关系发展的人士感到遗憾,并期待通过促进交流努力改变这一现状。

吴洁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