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省市和澳大利亚新州教育交流合作成果丰硕

来源: 宣讲家
2024-05-31 21:18:02

  中新网悉尼2月4日电(记者 顾时宏)中国驻悉尼总领馆代总领事王春生4日在悉尼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各省市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简称新洲)这几年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三方面的可喜成果。

  王春生表示,各层级交往显著增多,开启了中澳教育交流合作新篇章。去年8月,中国教育部部长怀进鹏率团访澳,在悉尼会见了澳大利亚教育部部长克莱尔,同澳方15所高校校长举行圆桌论坛,并参访悉尼大学、悉尼科技大学等高校。此外,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先后访澳,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科技大学、西悉尼大学等新州主要高校多次赴华,双方在师生交流、人才培养、合作办学、联合科研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拓宽合作路径。

  他指出,双方学生交流数量回升,有望逐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根据澳大利亚联邦教育部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10月,在新州就读的中国(含港澳台)学生约8.12万人,较2022年全年总数上涨6.38%,已恢复至2019年全年总数的90.38%。新州的中国学生数量占国际学生总数的27.38%,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新州第一大国际学生来源 国。与此同时,中国对澳大利亚学生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据统计,澳大利亚已成为赴华留学第八大生源国。

  两年后,黄令仪学成返校,在华中工学院创建了半导体专业,并亲自讲授半导体器件与材料课。她带领一批年轻的教工和学生,风风火火地创建了国内首个半导体实验室。

  中科院理论物理所正面临这样的困境。在该所制定的“十四五”规划中,有一个重点布局方向是关于可控核聚变中的理论研究,这也是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的研究方向。但庄辞说,研究所现有资源很难在这个方向上引进一批优秀的人才。“所里非常希望能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围绕重大核心问题做一些布局、组织攻关团队,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她无奈说道。

  在他看来,索道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救援问题是一个需要充分考虑和论证的问题。“前期论证非常关键”,他说,“如果验收时救援和安全措施不到位,是无法运行的。”

  站在县城小学的三尺讲台上,他常常把学生链接到其他城市,或是地球的另一边。他常讲自己去过的地方,长白山的石头带着大大小小的孔洞,因为这里曾是火山口,他让学生们想象岩浆在地里喷出遇到空气瞬间冷却的样子。他拿出自己拍摄的星空延时视频,讲解星星的转动如何体现地球的自转。他描述南极的极昼极夜,讲起地球的四季变化。 

  基础研究当下的根本困境,实质上指向经费分配结构问题。专家指出,基础研究的典型特点是基础性、长期性和难以预测性。对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基础研究而言,这种以竞争性项目为中心的支持模式会造成科研人员浮躁之风盛行,功利主义导向,在选题上更看重能否在短期内出成果,使得基础研究有限的经费并没有流向真正重要的原创性研究上,经费投入产出效益不高。“这样的模式并不十分适合基础科学研究,科研人员要耐得住寂寞,沉下心来持之以恒地探索。”庄辞说。

  另一次是2021年底一场国台办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网络歌曲《坐上高铁去台北》实际上反映了两岸民众对实现京台高铁从福建到台北这么一个远景规划的美好愿望。

袁涵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