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冠军李坚柔退役不退场:在家乡掀起冰上运动热潮

来源: 星岛环球网
2024-06-19 14:18:46

  中新网吉林12月5日电 题:冬奥冠军李坚柔退役不退场:在家乡掀起冰上运动热潮

  中新网记者 苍雁 石洪宇

  整个上午,李坚柔都站在冰场旁,指导马禹桐进行力量训练。

  冰场上的李坚柔要求非常严格,一个动作没练到位,就得重复做。坚柔冰雪俱乐部创办8年来,她的初心一直未变。“我练短道速滑18年,积累了很多经验,要把这些经验传授给孩子们。”李坚柔坦言,吉林“冰雪热”正当时,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走上冰场,为这项运动积蓄了重要力量。

  李坚柔10岁开始练习滑冰,2008年首次入选中国短道速滑队,2014年获得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冠军,成为继杨扬、王濛之后中国女队在该项目上的第三位奥运冠军。退役后,李坚柔没有离开冰场,她返回家乡吉林省吉林市,创办了坚柔冰雪俱乐部,由此带动了一座城市的冰上热潮。

  马禹桐便是这个俱乐部的一员,17岁的他练习短道速滑已有7年。在教练眼里,这个孩子极为自律——作息时间固定,训练从不迟到。发现自己的不足后,会主动在训练时“加码”。

  马禹桐告诉记者,自己每次弯腰穿冰刀的时候,都要在脑中复盘所有的技术动作,尽量降低在冰上出现失误的几率。

  队员们格外珍惜上冰时间。每滑一圈,大家都会按照教练的指导调整动作。作为新中国冰雪运动的起源地之一,吉林市为国家培养了众多冰雪项目奥运冠军、世界冠军。武大靖、李坚柔、韩雨桐、臧汝心等都是从这里出发 ,走向更高的竞技场。

  坚柔冰雪俱乐部领队马锐介绍,眼下,该俱乐部“第一梯队”的队员正在备战新雪季的各类比赛,“第二梯队”的队员则在努力提升训练水平,也都想尽快参加比赛竞争奖牌。“除了在训队员,俱乐部的会员现在有几万人,大部分都是在校学生。他们了解这项运动,是重要的人才资源。”

  19岁的郑皓元每天训练结束后,都和同学交流经验——他的很多同学都在接受训练,只是在不同的队伍当中。“最初我是陪着他们练,练着练着我也上冰了,那一年我10岁。”郑皓元现在是坚柔冰雪俱乐部“第一梯队”的队员,他希望自己能够登上更广阔的舞台。

  记者了解到,吉林市实施“冰雪奥运冠军培育计划”已有7个年头。其间,当地从规划、指导、服务等层面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激发他们的冰雪运动热情,促进运动人才储备,并培育了多个竞体行业社会组织。

  李坚柔表示,对于中国滑冰运动员来说,坚守是一种传统。目前仍有很多“老将”在坚持训练,备战一轮又一轮的比赛。退役后,他们同样没有离开冰场,或在专业队、俱乐部担任教练挖掘好苗子,或在各种场合推广冰上运动。

  李坚柔的目标是,让更多对滑冰有兴趣的孩子走上冰场;让在冰场上挥洒汗水的孩子,早获佳绩。(完)

  中国网今年1月报道,中国动物园协会教授级高工、副会长谢钟表示,在大熊猫爱好者提出大熊猫“丫丫”疑似“受虐”后,中国动物园协会组织中外专家对“丫丫”进行了多次健康评估,综合判断其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属于中等健康水平,并且大熊猫在孟菲斯动物园得到了较好的照顾。

  相比外卖、快递等行业,工厂更像是一所学校。早晚要打卡,工人要开早会、晚会,上班时间不能出工厂。不过,即使技术工人每月能赚到一万元以上,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并不强烈。“技术工种需要时间投入,学成了才会有工资回报。时间长的要做半年以上学徒,很多年轻人等不及。”应真聪说,年轻人更偏向打零工,即使是进工厂的年轻人,也常常做一个月就走了。

  香香离开日本前的一周,上野动物园为控制客流,采用预约抽签制,每天仅限2600人进入大熊猫馆看香香。2月19日是最后参观日,平均每70组预约中只有1组中签。来自日本全国各地的游客从上午6点开始就在入园处排队,最长等待时间达到4小时。

  尽管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包括日本在内的多国科研人员都在为研究和保护大熊猫而努力,比如美国动物学家乔治·夏勒,这个名字在中国的大熊猫及野生动物保护界几乎无人不晓。1980年,他接受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委托来到中国参与“熊猫项目”,与熊猫专家胡锦矗等中国同事一起,在四川的深山竹林里进行了长达5年的熊猫研究,通过无线电监听、山林徒步,追踪和观察野外大熊猫,深入研究大熊猫吃过的笋和竹子。

  “设计结果可以引进,原理只能自己摸索。”李嘉宁回忆说,在邮轮从0到1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还填补了诸多技术空白。设计人员的前期日常工作就是看图纸、查文献、做课题,咨询专家和船级社,仅疏散仿真分析的建模就花了近一年时间。

  (十二)加强联合国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中心协调作用,支持国际社会全面落实联大和安理会反恐决议及《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共同打击所有被安理会列名的恐怖组织和人员。推动全球反恐资源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倾斜,加大发展中国家反恐能力建设。反对将恐怖主义与特定国家、民族和宗教挂钩。深入研究和应对新兴技术对国际反恐斗争的影响。

柯惠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