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万吨!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保供能力创新高

来源: 人民日报
2024-05-30 20:48:57

  据测算,450万吨LNG相当于64亿立方米天然气,按照0.5立方米/天用气需求计算,这些天然气可满足35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气需求,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2900万吨,相当于植树6000万棵,为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滨海港工业园,是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及互联互通重点规划项目,不仅具有液化天然气接收、储存、外输功能,还配套了冷能利用、燃气发电、燃气制氢等多功能于一体,是综合性绿色清洁能源供应基地和重要枢纽。一期项目建造4座22万立方米LNG储罐和6座全球最大的27万立方米储罐,总罐容达250万立方米。4座22万立方米LNG储罐已于2022年9月投产运行,6座27万立方米LNG储罐计划于今年全部投产,届时,盐城“绿能港”将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LNG储备基地。

  江苏是全国用气大省之一,2023年全省天然气消费量达334.2亿方,同比增长8.8%,约占全国的8.5%。作为中国海油布局在江苏的唯一LNG储备基地,盐城“绿能港”积极扛起能源保供重任。据盐城“绿能港”总经理邓青介绍,自4座22万立方米LNG储罐投产以来,盐城“绿能港”已累计接卸近450万吨进口LNG,通过槽车和管道两种外输方式,将进口LNG源源不断地供应至苏、豫、皖、鲁等省份,并多次完成迎峰保供任务,有效发挥了地区能源保供“稳定器”“压舱石”作用。

  盐城“绿能港”的全部储罐均采用中国海油超大型LNG储罐核心技术自主设计建造。中国海油持续突破关键技术壁垒和核心能力瓶颈,推动LNG接收站工艺技术、信息系统、装置设备等迭代升级,突破国内首个22万立方米LNG储罐和全球单罐容量最大的27万立方米LNG储罐建造技术难题,项目国产化 率达98.3%,为国内超大型LNG储罐集约化、规模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其中,27万立方米全容储罐为全球首次建设,中国海油自主开发复杂物理场耦合减隔震技术体系,采用5G及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化评估系统,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结构状态参数远程实时监测,预警建造安全隐患,规避安全风险,是国内首次在LNG储罐建造领域采用该技术。

  目前,盐城“绿能港”在建的6座27万立方米LNG储罐正在进行氮气置换作业,为全面投产做最后的准备,届时将极大提升盐城“绿能港”的LNG储备能力,实现天然气资源的及时补充和灵活调配,更好地服务于长江三角洲区域天然气供应应急调峰,进一步助力区域能源结构转型和提升天然气保供能力,有效解决能源供应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问题。

  为积极融入国家重大能源战略布局,提高“双碳”背景下LNG能源的综合利用,盐城“绿能港”充分利用盐城地区“风光火气氢”一体化发展资源禀赋,深化构建多元化能源体系新格局,延伸LNG产业链长度,规划了冷能利用、冷水养殖、燃气发电等项目,在保障长三角经济带和淮河流域经济带天然气充足储备的同时,不断推动区域能源结构优化转型,促进区域绿色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地方经济活力,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远期,盐城“绿能港”二期项目还规划了多座自主设计的27万立方米LNG储罐及配套工程,打造国家千万吨级液化天然气储运基地,在保障国内天然气稳定供应的同时,不断推动国家能源结构优化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监制丨樊新征

  记者丨韩萌

  (央视新闻客户端)

  “专家详细看了我父亲的检查报告,并给我们制定了下一阶段的治疗方案。”烟台栖霞桃村民众王俊告诉记者,省里的专家来镇上看诊,对于当地民众尤其是老年人来说特别方便。

  有记者提问:澳大利亚防长表示,为确保安全,将移除一些政府办公楼内安装的中国制造的摄像头。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指出,近期全国疫情日趋平稳,总体向好态势持续巩固。目前监测未发现病毒变异株传播力、免疫逃逸能力和致病力明显增强的情况。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西安2月9日电 (李一璠 白春 马骁)记者9日从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西安局)获悉,截至8日,今年以来,国铁西安局累计发送旅客突破1000万人次,达到1032.6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140%,达到2019年同期旅客发送量的94%。

  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能够制造世界上大多数工业产品,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拥有世界级港口群、250多个民用运输机场,建成全球规模最大5G独立组网网络、全球最大的光纤网络……今日中国,经济底盘愈发坚实,产业升级根基更加牢固,抗风险能力更加强大。

  瑞士驻华使馆在接受中国网采访时表示,瑞士是首批20个目的地国家名单上仅有的三个欧洲国家之一,这在瑞士大使馆和瑞士旅游局的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积极反馈。早在1月11日,瑞士就宣布,不对来自中国的旅客实行强制新冠检测。瑞士期待中国游客的回归,瑞士大使馆正努力恢复疫情前处理签证申请的能力,此外也将尽最大努力为旅游业的复苏做好准备。瑞士在过去三年发起了“瑞式可持续旅游”(Swisstainable),近1500家瑞士旅游业相关组织机构参与其中,他们期待着尽快为复苏中的中国市场服务。瑞士使馆预计,独立旅行者、商务客人和高端旅行者将首先来到瑞士,因为瑞士是这些细分市场的理想目的地。阿尔卑斯山一直是瑞士主要的自然景点之一,许多滑雪场都有中国人的身影。此外,中国游客也可凭借瑞士旅行通行证乘坐公共交通畅游瑞士全境。

柯惠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